[发明专利]快速检测禽白血病抗原的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52290.2 申请日: 2012-05-15
公开(公告)号: CN102636646A 公开(公告)日: 2012-08-15
发明(设计)人: 秦爱建;钱琨;梁有志;尹丽萍;邵红霞;金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577 分类号: G01N33/577;G01N33/558
代理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卢亚丽
地址: 225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快速 检测 白血病 抗原 试纸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禽白血病抗原的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原理

胶体金(Colloidal gold),是由金离子还原而成的许多单个金颗粒组成的悬乳液,胶体金颗粒是有一个基础的晶核(原子金周围包含有11个金原子的二十面体)及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紧连在金核表面的是内层负离子(AuCl2-),外层离子层H+则分散在胶体间溶液(见图1)。金颗粒表面所包围的阴性电荷层,叫做zata电位,可以使胶体金颗粒之间相互排斥而使悬浮液保持稳定。

胶体金颗粒可以从5-150nm不等,制备胶体金仍基于还原法,常用的有鞣酸、柠檬酸三钠、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各种有机或无机化合物。还原剂的浓度和还原力越高,那么所合成的胶体金颗粒就越小。胶体金2-5nm是桔黄色,10-20nm是酒红色,大颗粒30-64nm是深红色。小分子的胶体金颗粒基本上是圆球形,30-80nm为偏心圆形。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就是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过程。蛋白质与金颗粒的结合机制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带负电荷的金颗粒与蛋白质上的带正电的一些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反应,如赖氨酸;其次,蛋白质通过疏水作用吸附于金颗粒表面;通过蛋白质中半胱氨酸的硫残基与金颗粒的电子层发生配位结合。在标记后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常用的稳定剂有牛血清白蛋白(BSA)、聚乙二醇(PEG)、明胶和干酪素等封闭金颗粒未被占据的位点以减少非特异性反应并稳定悬胶溶液。

胶体金免疫快速诊断技术是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单克隆抗体技术、层析分析技术、胶体金标记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基础上完善起来的一项固相标记新型免疫检测技术。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物或显色剂,将胶体金标记在抗体上,再利用抗原抗体的血清学反应原理,把金颗粒连接到抗原上,当抗原抗体反应处达到一定密度时(即金颗粒107个/mm2),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胶体金标记抗体实质是抗体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过程,且这种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对抗体的生物活性影响很小,易获得较高的标记率;另外胶体金不属于生物活性物质,干扰检测结果的因素大大减少。目前在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有2种形式:穿流形式,又称为胶体金免疫渗滤试验(Dot-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另一种为侧向横流形式,又称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胶体金免疫渗滤试验始于1985年,最初以酶作为标记物。1989年Splelberg以胶体金为标记物成功检测了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确立了免疫渗滤试验的基本技术,即主要以层析微孔膜(硝酸纤维素膜,称NC膜)为固相载体,在NC膜上固定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封闭包被后,将其装入免疫渗滤装置(塑料小盒)中,加待测样品,洗涤后用胶体金探针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塑料小盒一般为扁平形,里面装满吸水材料,盒分为底和盖两部分,盖的中央有一直径0.4~0.8cm孔,小孔下紧贴吸水垫料放置硝酸纤维素膜。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原理与免疫渗滤技术基本一致,只是将原来的渗滤改为层析。它同样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通过毛细管作用使样品溶液在层析条上移动,并同时使样品中的待测物质与层析材料上待测物的受体发生高特异高亲和性的免疫反应。层析过程中免疫复合物被富集或截留在层析材料的一定区域(检测带),通过直接可目测的标记物胶体金而得到直观的实验现象(如显色),而游离标记物则越过检测带,达到与结合标记物自动分离的目的。

2.禽白血病

禽白血病病毒可引起禽类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为反转录病毒科。依据病毒囊膜糖蛋白的抗原性差异、病毒干扰实验、宿主范围和基因组的特性,禽白血病病毒已分类至10个亚群,分别命名为A至J亚群。本病尚无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也没有有效的疫苗。因此对本病最理想的防制措施是培育无ALV感染鸡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22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