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纵向级联式集成恒温散热器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4147.7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7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田小建;吴戈;单江东;汝玉星;高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5B21/02;G05D23/2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向 级联 集成 恒温 散热器 模块 | ||
1.一种纵向级联式集成恒温散热器模块,其结构有恒温控制电路(2)、热沉(3)、风扇(4);其特征在于,还有恒温模块(1);其中恒温模块(1)和恒温控制电路(2)用螺丝固定于热沉(3)的光滑面,风扇(4)用螺丝固定于热沉(3)带鳍片的一面,恒温模块(1)与温度控制电路(2)通过电气连接;
所述的恒温模块(1)包括:恒温平台(11)的侧面开孔,直达恒温平台(11)的重心位置,通过该孔将温度传感器(15)塞入到恒温平台(11)的中心;恒温平台(11)的一面与第一热电制冷器(12)的冷端贴在一起;第一热电制冷器(12)的热端与导热金属块(13)的一面贴在一起;导热金属块(13)的另一个相对面与第二热电制冷器(14)的冷端之间,有0~2级由热电制冷器和导热金属块组成的中间导热级;第二热电制冷器(14)的热端与热沉(3)的光滑面贴在一起;在每一个热电制冷器和相邻的导热金属块、恒温平台(11)及热沉(3)的接触面处,涂抹导热硅脂;温度传感器(15)的输出端与恒温控制电路(2)的温度传感器输入端连接;第一热电制冷器(12)的正极与恒温控制电路(2)的输出端TEC+连接,第二热电制冷器(14)的负极与恒温控制电路(2)的输出端TEC-连接,上述各热电制冷器依次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级联式集成恒温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热电制冷器(12)和第二热电制冷器(14)以及各中间级热电制冷器的型号都是相同的,且所有热电制冷器的总制冷功率要大于恒温模块(1)的总散热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级联式集成恒温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平台(11)的尺寸要大于各热电制冷器的尺寸;恒温平台(11)的材质应选取导热系数高的银、铝或纯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级联式集成恒温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控制电路(2),最大输出功率要大于所有热电制冷器的额定功率总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级联式集成恒温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沉(3)的光滑面的形状为矩形,尺寸要大于恒温模块(1)和恒温控制电路(2)并排平铺后的总的横向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级联式集成恒温散热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4)的尺寸要小于热沉(3)的宽度,用螺丝将风扇(4)与热沉(3)固定后应使风扇(4)与热沉(3)中心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414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方法与图像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离子植入机用离子束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