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4250.1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1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汪鹏飞;樊志远;吴加胜;刘卫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G01N21/64;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硫醚双发色团类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如下:
式中,
Ar为2,2’-联吡啶或1,10-菲罗啉;
R1为氢、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
R2为氢、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
k、m、n分别为0~8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上述的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中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是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己基、2-甲基戊基、庚基、2-甲基己基、辛基、2-甲基庚基、壬基、2-甲基辛基、癸基、2-甲基壬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或十五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上述的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2中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是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己基、2-甲基戊基、庚基、2-甲基己基、辛基、2-甲基庚基、壬基、2-甲基辛基、癸基、2-甲基壬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或十五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上述的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2中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是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新戊氧基、叔戊氧基、己氧基或2-甲基戊氧基。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化合物A与化合物B以摩尔比为1∶1~1.5,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下,在有机溶剂中在60~90℃条件下反应,反应后将溶液浓缩,经过柱层析方法,得到化合物C;
(2)将化合物C与RuAr22+以摩尔比为1∶1~1.5在甲醇中加热回流,除去溶剂,固体中加入乙醇和六氟磷酸钾水溶液中重结晶,得到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A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B的结构式为:
所述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式中,
R1为氢、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卤素;
R2为氢、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1~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
k、m、n分别为0~8的正整数;
Ar为2,2’-联吡啶或1,10-菲罗啉;
所述步骤(1)的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与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摩尔比不低于1,所述4-二甲氨基吡啶与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摩尔比不低于0.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在甲醇中加热回流是在80~100℃条件下回流4~10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乙醇的用量不少于5mL,所述六氟磷酸钾与化合物C的摩尔比不低于1,所述乙醇和六氟磷酸钾水溶液量总量为10~30mL。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可用于检测巯基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硫醚双发色团类化合物可用作检测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的光化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42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尼式钢丝绳扭转应力可控释放装置
- 下一篇:基于变频器的无齿轮电梯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