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质在线分析取样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4405.1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6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洪陵成;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任淑华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在线 分析 取样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质在线分析取样装置和方法,用于对地表水、工业用水及排污水的水质监测的在线取样,属于环保领域。
背景技术
水质监测领域中,对水样的采集一般是将待测量的水用水泵输送,通过沉降、过滤,除去水中的较大颗粒杂质后进入分析系统。但是,现有的取样系统均较复杂,有太多的泵阀机构,易引起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质在线分析取样装置和方法,结构简单。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水质在线分析取样装置,一种水质在线分析取样装置,其包括位于取样端的水泵(如潜水泵),水泵与水管相连,水管分别与过滤管和手动调节阀相连,过滤管与储样管相连,储样管与破坏虹吸作用的出气调节阀或通气细管相连,储样管中设置有供取样管取样的取样口。潜水泵与水管相连,一部分水进入过滤管,一部分水通过调节阀流向出口,使用调节阀是为调节水样以稍慢的速度流过过滤管,水样中的杂质被过滤时不会因流速快而嵌入滤网,以免反冲时难以清洗。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取样装置除了位于取样端的水泵之外,没有其它泵。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过滤管设置的方向为进样时过滤所得的滤渣位于滤网的下方,这样可更有效地完成水样的过滤、清洗、存留、反冲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样管下方设有手工取样阀,便于对储样管中可能沉积的杂质进行清洗。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管中的过滤器为Y型过滤器,也可是其他便于拆卸的过滤器,便于对过滤器进行清洗。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涉及使用上述取样装置进行水质在线分析取样方法,首先开启水泵使得水样从过滤管流向储样管,将原存的水样顶出之后,停止水泵,然后插入储样管中的取样管在需要的时候抽取样品进入分析仪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一定时间后清洗过滤管中的过滤器,一定的时间优选在5天以上,进一步优选在7天,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以上,具体时间视水体杂质情况而定。
本发明的水质在线分析取样装置,它除输入水样进入系统的水泵外,不再使用任何电动的泵就可有效地完成水样的过滤、清洗、存留、反冲功能。装置的反冲除堵设计,使滤网保持畅通,使采样装置能适用于各种恶劣的水体。
附图说明:
图1:带通气调节阀的取样装置;
图2:带通气细管的取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1和2,介绍本发明的水质在线分析取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水质在线分析取样装置含有水管、过滤管、潜水泵和手动调节阀。潜水泵与水管相连,一部分水进入过滤管,一部分水通过调节阀流向出口,使用调节阀是为调节水样以稍慢的速度流过过滤管,水样中的杂质被过滤时不会因流速快而嵌入滤网,以免反冲时难以清洗。
水样从过滤管流向储样管,顶出原存的水样从出水口流出。也有少量水样从图1所示的通气调节阀(或图2所示的通气细管)流过。当潜水泵停后,出气调节阀(或通气细管)起破坏虹吸的作用,以免储样管的水样被虹吸出储样管。
仪器的取样细管插入4通下的储样水管内,离底部20~30mm,在潜水泵停后,也可静置一设定的时间,让重的微颗粒沉降后,仪器通过取样细管,泵取水样进入仪器进行分析。
过一定时间(视水体杂质情况而定,通常二周左右)旋下过滤器外罩,取出滤网清洗。
当理解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举例性说明,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44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满堂支架分区预压技术
- 下一篇:一种制备催化炭膜的共混热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