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置起重机的厂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6125.4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谢合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合清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8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置 起重机 厂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置起重机的厂房设计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在架空的吊车梁上安装门式起重机的厂房,尤其是需配置重型起重机的厂房。
背景技术
传统的配置起重机的厂房有配置桥式起重机的厂房、配置门式起重机的厂房和配置半门式起重机的厂房。
配置桥式起重机的厂房是由柱、屋架、围敝结构、吊车梁、一层或多层桥式起重机组成。桥式起重机产生的竖向力和水平力通过吊车梁传递给厂房柱子,最后由厂房基础承受。桥式起重机因在空中运行,正常运行情况下无人员影响其运行,其大车运行速度可达45~60米/分钟,具有起吊效率高的特点,同时还因桥式起重机是在安装于厂房立柱的牛腿或柱顶的吊车梁上运行,不占厂房面积,因此桥式起重机厂房还具有吊运盲区小,厂房利用率高的优点;但是,因桥式起重机传递的水平力作用点较高,对厂房立柱及基础产生较大弯矩,且为了保证桥式起重机的运行,对厂房立柱的柱顶位移有严格的限制,须进一步加大厂房立柱的刚度才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致使厂房的立柱、屋架及地基均须加大结构尺寸,增加结构的强度或刚度,从而大幅增加投资。
配置门式起重机的厂房是由柱、屋架和围敝结构等组成,门式起重机轨道安装于地面,基础则埋于地面以下,不与厂房结构连接。配置门式起重机的厂房因不与起重机连接,基本不受起重机影响,因此可按轻型厂房设计,节省投资,但因门式起重机大车运行于地面,存在与地面人员相碰的风险,因此门式起重机大车的运行速度一般低于20米/分钟,影响起吊效率,另一方面门式起重机要占用一部份厂房面积,因此还存在厂房利用率低的缺点,与配置桥式起重机相同跨度的厂房相比,厂房利用率低10%~15%。
半门式起重机厂房是起重机一端如桥式起重机运行于吊车梁上,另一端如门式起重机运行于地面轨道上,但同样存在运行速度低和占用部份厂房面积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配置桥式起重机的厂房因起重机水平力作用点高,厂房投资大和配置门式起重机的厂房利用率低、起吊作业效率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置起重机的厂房技术方案,该种厂房不仅能满足起重功能,而且能降低起重机水平力作用点高度,减小厂房投资,避免配置门式起重机厂房利用率低和起吊作业效率低的缺点。
上安装门式起重机,起重机产生的水平力通过门式起重机腿传至吊车梁,降低起重机水平力作用点。
单跨厂房可按吊车梁下安全通行人员确定为最低安装高度,在吊车梁上可安装1至2层门式起重机,且吊车梁平台上可布置设备,吊车梁平台下可作为厂房安全通道使用,进一步提高厂房利用率;当选用大柱距,如9米、12米、18米柱距时,吊车梁下可设1~3条中间支柱,减小吊车梁跨度从而减小吊车梁重量和投资。
多跨厂房可按最小横向通行高度确定吊车梁安装高度,其上可安装一层桥式起重机加一层门式起重机或两层门式起重机。当选用大柱距,如9米、12米、18米柱距时,吊车梁下可设1~3条中间支柱,减小吊车梁跨度从而减小吊车梁重量和投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相同跨度、相同起重高度和相同起重量时,最高吊车梁以上部份可按轻型厂房设计,可大幅降低厂房的投资成本,提高厂房利用率。
当吊车梁安装高度较低,且柱距较大时可设中间支柱减小吊车梁跨度从而减小投资。
当吊车梁安装高度较低,吊车梁平台上可用于放置设备,其下可通行人员,提高厂房利用率。
本发明可广泛用于船舶、石化、矿山机械、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的大型设备或大型构件制造厂房。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一台门式起重机的厂房横剖面图
图2是配置一台门式起重机的厂房纵剖面
图3是配置一台门式起重机和一台桥式起重机厂房横剖面图
图中1.基础,2.柱,3.屋架,4.吊车梁,5.吊车梁平台,6.门式起重机腿,7.门式起重机梁,8.起重机小车,9.门式起重机大车,10.吊车梁支柱,11.桥式起重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一种配置起重机的厂房,包括基础1、柱2、屋架3、吊车梁4、吊车梁平台5、门式起重机腿6、门式起重机梁7、起重机小车8、门式起重机大车9、吊车梁支柱10。其特征在于吊车梁4上安装有门式起重机(6~9),起重机产生的水平力通过门式起重机腿6传递至吊车梁4,再传给柱2,最终传至基础1承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合清,未经谢合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61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级升降油水井带压作业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墨原子核材料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