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6744.3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4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胡继业;郭刚;张晓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继业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容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的性能一定会发生衰减,如何判断或者得知蓄电池当前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现有的判断蓄电池性能的方法多为物理或化学方法,如下:
1、通过蓄电池的外观判断有无形变、是否凸出、漏液、烧焦、破裂、炸开、有无氧化物渗出等。
2、通过使用电位计来测量蓄电池的电动势进而判断电池性能。
3、通过使用测量仪器来进行检测蓄电池内电阻,进而判断蓄电池的性能。
上述这些现有的方法有很重要的缺陷:
1、现有的蓄电池的性能检测方法必须需要维护人员进行物理检测,不但劳动力成本高,而且存在由于人工操作差异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2、无法实现实时化和常态化;
3、对于蓄电池数目规模较大的使用环境,蓄电池的性能管理需要耗费很大的经济成本,维护成本高,而且不能实现精细化的性能检测及维护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可以实时和精确的得知蓄电池的容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蓄电池放电时,检测和获取所述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和实时放电电压;
通过所述实时放电电压和放电时刻计算所述蓄电池的最大放电时长;
根据所述最大放电时长与放电电流计算蓄电池的实际电池容量;
根据所述蓄电池的实际电池容量和标称容量判断所述蓄电池的性能。
本发明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将现有的人工物理检测操作变为信息化自动分析。通过对蓄电池实时放电情况的分析和自动对比,实现实时、准确、高效的蓄电池性能检测。可以有效延长蓄电池寿命、降低蓄电池故障率。从而从技术上缩短蓄电池(尤其是大规模蓄电池组)性能检测的繁琐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的电压和时刻函数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将现有的人工物理检测操作变为信息化自动分析。通过对蓄电池实时放电情况的分析和自动对比,实现实时、准确、高效的蓄电池性能检测。
图1为本发明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蓄电池放电时,检测和获取所述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和实时放电电压;
对蓄电池的检测是实时的,通过监测设备对蓄电池的实时电压、实时电流等参数进行采集,可以设定轮询检测时间,例如从10S到10分钟检测一次;
蓄电池在充满电,而且不工作的状态时,电流值几乎为零,即电流为近0值,而蓄电池工作即放电时的电流设定为负值,所以当蓄电池的电流由接近0值变化为负值并保持一定时间,则判断这个时间段内蓄电池是处于工作即放电状态,表明在停电中,由蓄电池供电;
而蓄电池在充电状态时,电流为正值,即当电流由负值变化为正值时,则表示停电结束,蓄电池停止供电开始充电,所以如果放电电流从负值变成正值,则判断所述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
所以根据检测的蓄电池电流的变化,可以确定出T2,T3,T4的值。
而放电电流值的取得是按时间间隔检测蓄电池放电时的实时电流值,所有实时电流值的平均值作为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即通过公式 来计算放电电流,Idi是按时间间隔检测蓄电池的实时电流值,n是检测次数,所以蓄电池的放电电流I就是所有实时电流值的平均值。
步骤102,通过实时放电电压和放电时刻计算所述蓄电池的最大放电时长;
首先需要根据实时放电电压的电压值和放电时刻计算得到蓄电池的放电电压和放电时刻的放电函数,然后根据放电函数和蓄电池平稳放电最小终止电压值得到最大放电时长T。
具体的,可以根据每个检测的数据点的电压值和时刻值,利用线形回归可以计算出最接近电压变化曲线的一条直线,从而得到蓄电池放电到最小终止电压时的时长,即最大放电时长(T)
图2为本发明蓄电池容量的检测方法的电压和时刻函数关系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电压下降曲线,虚线表示电压下降预计曲线。电压下降的趋势如图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继业,未经胡继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6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