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剂在碳水化合物制小分子醇反应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9074.0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0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庞纪峰;张涛;郑明远;姜宇;王爱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31/20 | 分类号: | C07C31/20;C07C2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剂 碳水化合物 分子 反应 中的 应用 | ||
1.一种吸附剂在碳水化合物制小分子醇反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多孔材料为吸附剂,在碳水化合物制备乙二醇的反应中吸附生成的油状副产物,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所采用的吸附材料为活性炭、介孔炭、氧化硅、氧化铝、分子筛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吸附剂粒度>2微米;使用温度>120°C;反应时间不少于5min;
吸附剂应用于碳水化合物催化转化制备小分子醇的反应中;此反应在密闭高压反应釜内于水中搅拌进行,所采用的催化剂为复合催化剂,包括催化剂A和催化剂B,催化剂A的活性成分为第8、9、10族的过渡金属铁、钴、镍、钌、铑、钯、铱、铂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催化剂B的活性成分为钨的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络合物或钨单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反应前反应釜中充填氢气,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与吸附剂使用要求一致;在使用过程中,催化剂A的金属活性成分与催化剂B的活性成分(以金属钨重量计)重量比在0.02-3000倍范围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剂为多孔材料,其包括活性炭、介孔炭、氧化硅、氧化铝、分子筛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经过水蒸气、氢氧化钾等预处理方法处理后效果更佳。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剂粒度>2微米;吸附剂使用温度≥120℃,温度上限以吸附剂不发生热分解或水解为准;吸附剂与反应液的质量比不少于1:100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过程中优选吸附剂粒度为10-50000微米;优选的吸附剂使用温度为120-300°C;优选的吸附剂与反应液的质量比为1:500-1:1;优选的反应时间为5-300min。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过程中进一步优选吸附剂粒度为50-1000微米;使用温度为180-250°C;优选的吸附剂与反应液的质量比为1:100-1:10;优选的反应时间为20-120min。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水化合物催化转化制备小分子醇反应中室温下反应釜中优选氢气的初始压力3-7MPa。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水化合物催化转化制备小分子醇反应中催化剂A和/或B为负载型或非负载型催化剂,当为负载型催化剂时,活性组分担载在载体上,所述载体为活性炭、氧化铝、氧化硅、碳化硅、氧化锆、氧化锌、二氧化钛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复合载体;活性组分金属于催化剂上的含量在0.05-50wt%。
8.按照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A和/或B为负载型催化剂时,吸附剂体积用量超过催化剂体积用量;
当催化剂A和/或B为非负载型催化剂时,吸附剂用量与反应液的比例不少于1:1000。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水化合物催化转化制备小分子醇反应中反应原料碳水化合物与水的用量以反应条件下反应物料部分或完全为液态即可;复合催化剂的用量为催化剂量;
所述碳水化合物为纤维素、淀粉、半纤维素、蔗糖、葡萄糖、果糖、果聚糖、木糖、可溶性低聚木糖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水化合物催化转化制备小分子醇反应中反应原料碳水化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200-1:1,碳水化合物与复合催化剂A+B的质量比为1:1-100:1。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水化合物催化转化制备小分子醇反应中所述催化剂A的金属活性成分与催化剂B的活性组分(以金属钨重量计算)在使用过程中的优选重量比在0.1-100倍范围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0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送风机
- 下一篇:外围电路无需变压器辅助绕组的隔离式恒流LED驱动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