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双筒体移动床反应器的煤层气非催化脱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9477.5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0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发;景瑞军;徐英;石玉良;赵钰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戎文华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双筒 移动床反应器 煤层气 催化 脱氧 工艺 | ||
1.一种应用双筒体移动床反应器的煤层气非催化脱氧工艺,其所述工艺采用的双筒体移动床反应器是“Y”型双筒体与设置于“Y”型双筒体间的倒“Y”型结构在反应段相交通而构成;其所述工艺处理的原料气是含氧量为3%~17%的煤层气,其所述工艺采用的脱氧剂是粒径为25~50mm的半焦或是长焰煤,其所述煤层气与脱氧剂在单位时间的进料质量比为(4.54~17.14)/1;其所述煤层气的脱氧工艺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煤层气加压至0.01~0.1Mpa,送入预热器(3)预热到280~320℃,再由双筒体移动床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段,与进入的脱氧剂发生脱氧反应;反应温度为290~310℃,反应后的气体经反应器的蓄热段降温至95~105℃后,由双筒体移动床反应器上部输出,并进入冷却器(7)冷却至25~35℃;
(2)将煤层气加压至0.01~0.1Mpa后,由双筒体移动床反应器上部进入与第一双筒体(12)相对应的蓄热段,预热至255~295℃后,进入双筒体反应器反应段与脱氧剂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250~450℃,反应时间为25~35秒,反应后的产品气进入与第二双筒体(6)相对应的蓄热段后温降至95~105℃,由双筒体移动床反应器上部进入冷却器(7)冷却至25~35℃;通过阀门切换改变气体流向,将气体加压至0.01~0.1Mpa后,由双筒体移动床反应器上部进入与第二双筒体(6)相对应的蓄热段并预热至255~295℃,进入双筒体移动床反应段与脱氧剂进行脱氧反应,反应时间为25~35秒,进入与第一双筒体(12)相对应的蓄热段降温至95~105℃,产品气经冷却器(7)降温至25~35℃输出;
(3)重复步骤(2),进入稳态煤层气脱氧操作流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氧工艺,其所述煤层气非催化脱氧工艺是采用对称结构的双筒体移动床反应器,由第一双筒体(12)和第二双筒体(6)构成,当第一双筒体(12)输入煤层气时,第二双筒体(6)输出脱氧产品气;当第二双筒体(6)输入煤层气时,第一双筒体(12)输出脱氧产品气;煤层气进入第一双筒体(12)或第二双筒体(6)时,气体和固体之间呈顺流形式流动;脱氧产品气离开第二双筒体(6)或第一双筒体(12)时,气体和固体之间呈逆流形式流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氧工艺,其所述煤层气的流速是0.1~0.5m/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氧工艺,其所述产品气的含氧量<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47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