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肠造口腹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9536.9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1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柴恒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柴恒星 |
主分类号: | A61F5/449 | 分类号: | A61F5/449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杜国庆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造口腹带。
背景技术
“造口”是由于直肠癌疾病接受造口手术而形成的,为的是改变排泄途径。在做完手术后医院为病人提供的接口只是用于粘贴在造口处的底盘以及一次性使用、接排泄物的口袋,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底盘经常容易脱落,一旦脱落就要更换,有时一天要更换几个,一个底盘的费用就要60多元人民币,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因术后腹内胀气,可使肠袢从造口旁突出,或全部脱出,因此需要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防止腹胀,而只粘贴底盘不能起到胃肠减压,防止腹胀的效力,另外虽然排泄物从造口中排除,但肛门也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排泄一些其它东西弄脏内裤造成病人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一种肠造口腹带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在织物复合的腰围带上开一个罩住底盘的圆孔,在围带的两侧设置有锁孔,通过在锁孔中穿入的锁紧绳调节围带的松紧,同时在围带的前后边缘连接一个可拆卸的织物兜,克服了底盘容易脱落的问题,并且可以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防止腹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肠造口腹带,包括前腰带和后腰带,所述前腰带和后腰带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是纯棉布,外层是丝绸布,在纯棉布和丝绸布之间加有蓬松棉,纯棉布、蓬松棉和丝绸布通过连续的V形缝纫线连接在一起,其中,在前腰带上设置有与造口底盘相配的造口孔,造口孔的周边是10mm至15mm宽的麻衬,在所述造口孔周边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底盘的锁孔,所述前腰带两侧端和所述后腰带两侧端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一排锁孔,有两条绳带分别穿入前腰带两侧端和所述后腰带两侧端的锁孔将前腰带和后腰带连接在一起。
所述前腰带的一排锁孔和与之连接的后腰带一排锁孔相互之间呈V字型状设置。
所述前腰带下侧端和所述后腰带下侧端连接有织物兜。
所述织物兜与后腰带下侧端通过缝纫线固定连接,所述织物兜与前腰带下侧端为粘扣连接。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佩戴舒适,患者手术后戴上它,行动自如、咳嗽打喷嚏都无碍等,不但不影响生活质量,还能起到良好的保护造口,造口不扩大,不下垂不变形;可以预防肠造口旁疝因术后腹内胀气,可以非常方便的调整松紧防止肠袢从造口旁突出或全部脱出,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了由于护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甚至二次手术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治疗顺利进行的信心;
2,可为患者节省大量的开支,患者在没有腹带保护下,有时每天就要更换一次底盘及口袋,而佩戴本发明可以做到每10-15天更换一次,一个月最多使用三套即可,即省钱、又减轻了痛苦,节省了很多费用,经济实惠。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一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前腰带和后腰带连接锁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带有织物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肠造口腹带,参见图1和图2,所述包括腹带前腰带1和后腰带2,所述前腰带和后腰带包括内层3和外层4,内层是纯棉布,外层是丝绸布,在纯棉布和丝绸布之间加有蓬松棉,纯棉布、蓬松棉和丝绸布通过连续的V形缝纫线5连接在一起,其中,在前腰带上设置有与造口底盘相配的造口孔1-1,造口孔的周边是10mm至15mm宽的麻衬1-2,在所述造口孔周边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底盘的锁孔1-3,所述前腰带两侧端和所述后腰带两侧端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一排锁孔6,有两条绳带7分别穿入前腰带两侧端和所述后腰带两侧端的锁孔将前腰带和后腰带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中,内层采用纯棉布人体感觉舒适,外层采用丝绸布使腹带可承受横向拉力而不会扯断,蓬松棉的厚度在0.1至0.2mm是用于提高人体的舒适度感觉;造口孔的周边的10mm至15mm宽的麻衬为的是增强造口孔周边布的坚挺,坚挺的造口孔周边方便了与底盘的衔接,在腹带的内侧采用纯棉布以及采用麻衬的结构来增强布的坚挺,使患者佩戴腹带时没有硌的感觉,佩戴感觉舒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柴恒星,未经柴恒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5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