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缓冲装置的岗亭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0318.7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李松洋;郝国全;冯智斌;何德方;崔纪军;李利维;崔薇薇;曹阳;赵海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缓冲 装置 岗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岗亭。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崛起,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也随之建立起来。公路网已经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在公路的建设的过程中,因为大量的资金投入,公路收费站也随之大量出现了。但是高速公路收费站又往往是交通事故高发地带,导致收费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既要满收费亭正常的工作要求,还要在发生碰撞时还要保证收费亭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的岗亭极具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U型缓冲器在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塑性变形,尽可能多的吸收碰撞时所产生的动能,进而保证收费亭内的工作人员受到的伤害程度最小的带有缓冲装置的岗亭。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带有缓冲装置的岗亭,包括岗亭本体,其特征是:还包括缓冲单元,缓冲单元包括缓冲挡板、U型缓冲器、水平支撑梁,岗亭本体上安装水平支撑梁,U型缓冲器固定在水平支撑梁上,缓冲挡板为槽型结构,U型缓冲器安装在缓冲挡板的槽型结构里,缓冲挡板与岗亭本体和U型缓冲器均固连。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所述的U型缓冲器上设置诱导槽,诱导槽的位置位于U型缓冲器U型结构的上部和圆弧部。
2、所述的缓冲单元的U型缓冲器至少有两个、且均匀布置。
3、所述的缓冲单元至少有两个、且安装在岗亭本体上与车高度对应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所采用U型缓冲器由于自身的形状结构特点,通过自身的大变形,吸收更多的能量。
2.每组缓冲装置的U型缓冲装置都对称放置,在碰撞过程中,吸能和变形均匀。
3.每个收费亭采用多组安全缓冲装置,可以应对多种类型的汽车产生的撞击。
4.可以减少收费站安全岛等相关设施,节约收费站成本,节省了空间,有利于交通的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缓冲挡板的三维实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3,一组缓冲装置中包括两个U型缓冲器,一个挡板,和两个连接在收费亭中的水平支撑梁。挡板与U型缓冲器焊接而成。收费亭缓冲装置结构,参见图1,主要由U型缓冲器1、水平支撑梁2,缓冲器与水平支撑梁由四个六角头螺栓3连接而成。并在U型缓冲器上加工出诱导槽4,使其变形是按照诱导槽的方向进行变形。
在收费亭中安装多组安全防护系统缓冲装置,可以应对不同种类不同高度的汽车来自不同方向的碰撞。
本发明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在收费亭原有的外壁结构上安装缓冲挡板。在发生碰撞等危险情况时初步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提高收费站的安全性能。在缓冲挡板内部两侧各放有一个U型缓冲器1,使其充分吸收在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动能。在U缓冲器1上加工诱导槽4。在受到撞击的时,顺着U型连接发生变形。这样,一部分由于撞击所产生的能量向横向分解,并相互抵消。这样便可以减小收费亭受到的纵向冲击,最大限度的保护收费亭的主体。U型缓冲器1与收费亭支撑横梁2相连接。横梁2的主要功能是支撑缓冲器1和吸收剩余能量的作用。在收费亭收到撞击时,将未被缓冲器1完全吸收的能量传递到支撑横梁2上。使收费亭不至于受到撞击时发生大的变形,而伤害收费亭内的工作人员。
上述机构为收费亭安全防护系统缓冲装置的一组。根据不同收费亭自身特点,每个收费亭安装4到6组,以应对多种车辆的撞击,尽可能保护收费亭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发明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汽车撞击到收费亭最初,会与收费亭缓冲挡板相接触。收费亭的缓冲挡板是收费亭安全的第一道安全保护。它将起到缓冲汽车撞击的作用。汽车所产生的大量撞击的动能会随着撞击的继续而传到U型缓冲器上。U型缓冲器是本发明的重点,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并且由于其自身形状特点,在发生撞击时,其变形会沿着自身形状发生变形,使撞击所产生的能量在传递是向水平方向分解,并相互抵消一部分。多余的能量会传递到收费亭水平支撑横梁上,并又横梁吸收。这样就可以使汽车所产生的撞击不直接作用在收费亭主体结构上,使收费亭主体结构发生大的有害的变形,并使收费亭内的工作人员受到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0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开启密封胶条挤出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罐装真空控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