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油压力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0690.8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程;许善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02M69/54 | 分类号: | F02M69/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压力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油车辆燃油供给系统的燃油压力调节器。
背景技术
燃油压力调节器是汽油车辆燃油供给系统中常用构成部件,起到保证系统油压与进气歧管压力差稳定得作用,使得汽油喷射量唯一地取决于喷油器的开启时间。目前使用的燃油压力调节器结构如图1所示,发动机工作时,燃油压力调节器膜片受到燃油压力、弹簧弹力、进气歧管真空压力的共同作用,当膜片上、下承受压力相等时,膜片处于平衡位置。当进气歧管真空压力下降时,在合力作用下,膜片向上移动,回油阀开度加大,回油量增多,系统燃油压力下降;相反,当进气歧管真空压力上升时,在合力作用下,膜片向下移动,回油阀开度减小,回油量减少,系统燃油压力上升;当发动机停止工作时,随着系统燃油压力的进一步下降,回油阀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关闭,在和电动燃油泵单向止回阀的共同作用下,保证燃油系统中保存一定压力的燃油,方便发动机的下一次顺利起动。但是,燃油系统中残余的一定压力的燃油使发动机在燃油系统检测时,需先进行燃油系统残余燃油释放。目前,释放燃油系统残余燃油的方法是:起动发动机使其正常怠速运转,拔下油泵继电器或燃油泵电源线,直至发动机自然熄火,再起动发动机2-3次。这种释放燃油系统残余燃油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还造成了燃油浪费和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燃油压力调节器,其在发动机工作时,能有效调节燃油压力,使喷油压差保持恒定;在发动机停机时,能使燃油系统保存一定压力的燃油,使发动机下一次起动顺利;在燃油系统检测时,能有效释放残余燃油,使检测安全、可靠、易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燃油压力调节器,由壳体、膜片、弹簧、回油阀、泄压阀、回油管、进油管和进气管组成;回油阀阀体嵌装于膜片中心孔内,与膜片一起将燃油压力调节器内腔分成燃油腔、燃油压力调节腔两个腔室;开有中心通孔的回油阀阀芯与回油管相连接,安装在燃油腔一侧壳体上;回油阀阀体上布置有可与回油阀阀芯配合的球阀;燃油腔一侧壳体上还安 装有进油管和泄压阀;燃油压力调节腔一侧壳体上安装有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真空室相连的进气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在燃油腔一侧壳体上设置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为一种常闭手动液压开关阀,在发动机燃油系统正常工作时,泄压阀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泄压阀阀芯油路出口与阀体上泄油孔交错分布;当进行燃油系统检测时,开启泄压阀,使泄压阀阀芯油路出口与阀体上泄油孔位置相对,燃油系统中残余的一定压力燃油可通过泄压阀直接释放至燃油箱,具有简单易行、节能减排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燃油压力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燃油压力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燃油压力调节器泄压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燃油压力调节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壳体(3)、膜片(7)、弹簧(4)、回油阀(9)、泄压阀(1)、回油管(10)、进油管(8)和进气管(5)组成;回油阀(9)的阀体嵌装于膜片(3)的中心孔内,与膜片(3)一起将燃油压力调节器内腔分成燃油腔(2)、燃油压力调节腔(6)两个腔室;开有中心通孔的回油阀(9)阀芯与回油管(10)相连接,安装在燃油腔(2)一侧壳体上;回油阀(9)阀体上布置有可与回油阀(9)阀芯配合的球阀;燃油腔(2)一侧壳体上还安装有进油管(8)和泄压阀(1);燃油压力调节腔(6)一侧壳体上安装有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真空室相连的进气管(5)。
所述泄压阀(1)为一种手动液压开关阀,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泄压阀阀芯(14)为一柱塞,其上开有油路(15),油路(15)进口沿阀芯轴向方向,出口沿阀芯径向方向;阀体(13)内圆柱面与阀芯(14)圆柱面精密配合,阀体(13)上开有径向泄油孔(12),泄油孔(12)与泄油管(11)相连接。当油路(15)出口与泄油孔(12)位置相对时,燃油系统中残余的一定压力燃油通过燃油压力调节器释放至燃油箱;当油路(15)出口与泄油孔(12)位置交错时,泄油阀(1)关闭,保持系统油压。
所述泄压阀泄油孔(1)为一常闭阀,只有在进行燃油系统检测时打开,以释放燃油系统残余燃油。
下面结合一种燃油压力调节器在燃油系统中的应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06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