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彩色杂粮面条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0772.2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2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韩学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月坛学生营养餐配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16;A21D2/3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杂粮 面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彩色杂粮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面条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花样繁多,品种多样。而近年来,在已经满足了美食带来的感官要求的基础上,人们更加追求面条所带来的营养成分,所以杂粮面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类人群的喜爱。但由于杂粮与普通面粉的口感和纤维密度均不同,所以在调制面条比例时给人们带来不少的麻烦,导致做出的面条不易煮熟或者口感较硬,从而影响了面条本身的美味价值。
经检索,发现一篇与本申请内容相关的专利文献,该专利(公开号为CN101455303)涉及一种绿豆湿面条,该绿豆湿面条中含水量为20~40%,其原料由绿豆10~60%、小麦粉10~70%、黄豆5~20%、淀粉5~30%、碱0.1~0.5%、盐0.5~5%的配比成份和配比成份重量的20~60%水组成,通过制粉、配制盐碱水溶液、和面、挤压成型、吊挂晾干、真空包装、清毒等步骤制成绿豆湿面条产品。本发明的绿豆面条与传统面条相比具有更多优异的特性,既有容易成型,有韧性,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又具有保存和食用方便,煮面条不混汤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营养丰富,配比合理的彩色杂粮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彩色杂粮面条,其原料组分及重量份数分别为:
而且,所述杂粮面粉为荞麦面粉、大麦苗粉、黑米面粉以及玉米面粉的任意一种。
一种制备彩色杂粮面条的方法,其步骤为:
⑴混料:将各原料组分充分混合,转速120转高速搅拌3分钟以上,分散均匀;
⑵和面:将分散均匀后的物料投入真空和面机和面,真空度650~750mmHg,温度24±1℃的周围环境,转速120转6分钟+转速80转8分钟;
⑶压面:将和好的面用真空和面机,复合11mm齿距初压2遍,10号压轴7.73mm压延1次,8号压轴5.41mm压延1次,6号压轴3.79mm压延1次,5号压轴2.65mm压延1次,4号压轴1.85mm压延2次;
⑷成品:将压面后的物料用圆刀16号1.88mm切割,包装,冷藏保存。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杂粮面条优化了面粉与杂粮面的配比,不仅使面条本身营养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且更易于煮制,食用方便,谷香浓厚,煮熟后的面条筋道、不粘连、不间断,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2、本发明提供的提供的杂粮面条制备方法简单实用,可同时满足多种杂粮面与普通面粉的配比需求,拓展了其适用范围,而且,不同杂粮面配制出的面条,分别具有良好的外观颜色,其美观程度也得到了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彩色杂粮面条,其原料组分及重量分为别为:
一种彩色杂粮面条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⑴混料:将各原料组分充分混合,120转高速搅拌5分钟,分散均匀;
⑵和面:将分散均匀后的物料投入真空和面机和面,真空度650mmHg,温度24℃的周围环境,120转高速6分钟+80转低速搅拌8分钟;
⑶压面:将和好的面用真空和面机,复合11mm齿距初压2遍,10号压轴7.73mm压延1次,8号压轴5.41mm压延1次,6号压轴3.79mm压延1次,5号压轴2.65mm压延1次,4号压轴1.85mm压延2次;
⑷成品:将压面后的物料用圆刀16号1.88mm切割,包装,冷藏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月坛学生营养餐配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月坛学生营养餐配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0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