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米油脱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61185.5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强;李继高;刁军;朱龙;邓宝权;张璋;于庆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春绿粮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A23D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805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米 油脱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油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米油脱蜡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约有8亿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近10年来,年均稻米产量1.8亿~2.0亿吨,占全球稻谷总产量的1/3,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2/5。每年我国因直接食用或者食用其制品而消耗的稻米为1.3亿~1.4亿吨,这使得稻米及其制品的消费成为我国最大、最稳定的粮食消费品种。
稻米油又称米糠油,米糠是指稻谷的米皮和胚芽,不利于咀嚼,影响口味,因而需从大米剥离,一般来说,稻米加工中的出糠率为7%左右。但这一部分却集中了稻谷60%以上的营养精华,因而被收集起来,输送到稻米油加工车间,经过膨化、萃取、浸出等生产工序,成为稻米毛油。稻米毛油含蜡量非常高,在1%-5%,在制油工艺中,蜡质很难脱除,影响了精炼后成品稻米油的透明度和口味。目前常用的脱蜡是在脱色或脱臭后进行,由于油的黏度较高,蜡质很难脱除,造成成品稻米油很难达到一级油的标准,同时炼耗也会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稻米油脱蜡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稻米油脱蜡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予以实现:
(1)将经脱胶、脱色、脱酸处理的高温稻米油输入养晶结晶锅,启动冷却装置和搅拌装置;
(2)在稻米油温度降到38-42℃时,控制降温速度为每小时降2℃;
(3)当温度到29-31℃,每小时控制降温1℃,直到降至18-20℃,停止降温和搅拌;
(4)开始养晶,稻米油中的蜡质成分逐渐结晶析出并成长为晶体颗粒,养晶时间要达到24小时以上;
(5)将稻米油中的蜡质晶体颗粒过滤出。
在上述步骤中,步骤(1)中所述冷却装置为养晶结晶锅内的冷却管道,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速度为每分钟8-12转。
本发明通过合理控制稻米油的降温过程,使稻米油冷却析出晶体蜡,经过滤达到稻米油脱蜡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说明。
将经过脱胶、脱色、脱酸工艺处理有较高温度(60℃以上)的稻米油输入养晶结晶锅内,开启搅拌装置,提高冷却速度,又可保持整个结晶锅内油品一致,搅拌速度为每分钟8-12转,在温度降到38-42℃时,采取用冷却水降温,即将冷却水泵入养晶结晶锅内的冷却管道,在搅拌状态下,冷却水和油进行热交换,调节水流量,控制降温速度为每小时降2℃,当温度到29-31℃,停止冷却水降温,开启冷冻机降温,冷冻机产生的冷媒通入养晶结晶锅内冷却管道,每小时控制降温1℃,直到降至18-20℃,停止降温和搅拌。开始养晶,稻米油中的蜡质成分逐渐结晶析出并成长为晶体颗粒,养晶时间要达到24小时以上,进行过滤脱蜡。
将稻米油输入养晶结晶锅,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每分钟11转,当温度降到40℃,采取用冷却水降温,控制降温速度为每小时降2℃,当温度到30℃,控制每小时降温1℃,同时开启冷冻机降温,直到降至18℃,停止降温和搅拌。开始养晶,养晶时间要达到24小时以上,进行过滤脱蜡。
以上实施例的描述较为具体、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春绿粮油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春绿粮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11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门或窗
- 下一篇:治疗青春痘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