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厚度竹重组材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1266.5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2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杰;叶绍臻;胡泽平;林海清;熊曼莉;陈林碧;赖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永林竹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N3/08 | 分类号: | B27N3/08;B32B37/12;B32B3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601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度 重组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重组材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竹重竹材工艺流程为,竹片切削成定规格长方形状后进行碾压、干燥、浸胶、二次干燥、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压制成型、截边后形成竹重组材。碾压时将竹片放在碾压机辊子上碾压成松散而交错相连、纵向保持原有纤维排列方向的竹纤维束条,经浸胶二次干燥的竹纤维束在模具上进行铺装,竹纤维束条的两端经整平后进行压制。
这种工艺方法生产的竹重组材厚度有限,因为模压机多模板与待压料相间叠合,每层待压料不能铺设太厚,原因一是厚度太大,模压时待压料易从两块模板之间的边侧挤出,成品板边侧密实度比中心部小,不是均质板;二是模压板传热使待压料贴合模板邻近处传热温度高,中心部温度低,甚至温度无法达标,而且不能以拖长热压时间来弥补,因为热压机是敞开时,长时间热传递会使热量散入外空气中,浪费蒸汽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大厚度竹重组材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方案是:包括竹片切削成定规格长方形状后进行碾压、干燥、浸胶、二次干燥、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压制成型、截边后形成竹重组材,其特征在于: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所使用的模压机为常规的压力机,模压机上所使用的模具为开口向上的箱形体,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工序为:在箱形体模具内腔铺设多层次铺料;压制成型工序是在模腔内盖上矩形上模板,压力机冷压将上模板下压到位,若干根螺栓穿过箱形体模具两侧壁紧邻上模板上表面的平行间隔的若干对通孔,并用螺母锁紧,将箱形体模具放入加热炉内烘干,使辅料内的胶固化,从炉内取出箱形体模具卸去螺栓、上模板后取料冷却;而后进入截边工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箱形体模具冷压模可生产大厚度竹重组材,加热炉内烘干工序可使铺料六面体传热,传热均匀度比热压工艺高。同时炉内烘干保温性能好,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竹片切削成定规格长方形状后进行碾压、干燥、浸胶、二次干燥、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压制成型、截边后形成竹重组材,其特征在于: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所使用的模压机为常规的压力机,模压机上所使用的模具2为开口向上的箱形体,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工序为:在箱形体模具2内腔铺设多层次铺料;压制成型工序是在模腔内盖上矩形上模板1,压力机冷压将上模板1下压到位,若干根螺栓穿过箱形体模具2两侧壁紧邻上模板1上表面的平行间隔的若干对通孔,并用螺母锁紧,将箱形体模具2放入加热炉内烘干,使辅料内的胶固化,从炉内取出箱形体模具2卸去螺栓、上模板1后取料冷却;而后进入截边工序。
在模具2上可设置多层次螺栓用通孔,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竹重组材生产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永林竹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永林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1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音、摆轮间歇式传动轮组
- 下一篇:圆刀片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