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信号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1346.0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4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G02B6/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34 | 代理人: | 薛晓伟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信号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信号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单模光纤被广泛应用于激光信号传输领域。使用时,激光信号先被聚光透镜会聚后,射入单模光纤的入射端面。但是由于单模光纤的光纤芯的入射端面直径很小(一般为9μm或10μm),使得该聚光透镜与该光纤芯的入射端面不容易对准,导致现有的激光信号传输装置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良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良率的激光信号传输装置。
一种激光信号传输装置,其包括一个第一基板、一个第一发光模块、一个第一多模光纤及一个单模光纤。该第一基板由透光材料制成。该单模光纤的一端、该第一发光模块及该第一多模光纤均设置在该第一基板内。该第一发光模块用于发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激光信号。该第一多模光纤位于该第一发光模块及该单模光纤之间且分别与该第一发光模块及该单模光纤对准。该第一多模光纤用于将该第一激光信号导引至该单模光纤。该激光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基板、一个第一收光模块及一个第二多模光纤。该第二基板由透光材料制成。该单模光纤的另一端、该第二多模光纤及该第一收光模块设置在该第二基板。该第二多模光纤位于该第一收光模块及该单模光纤之间且分别与该第一收光模块及该单模光纤对准。该第二多模光纤用于将从该单模光纤的该另一端出射的激光信号导引至该第一收光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激光信号传输装置,由于多模光纤的光纤芯的入射端面直径比单模光纤大,使得该第一发光模块与该第一多模光纤容易对准;同时由于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之间的单模态信号耦合效率比单模光纤与其他元件之间的单模态信号耦合效率高,而激光信号就是单模态信号,从而有效提高该激光信号传输装置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激光信号传输装置 100、100a
第一基板 101、101a
第二基板 102、102a
第一发光模块 11、11a
第二发光模块 12
第三发光模块 13
第一收光模块 31、31a
第二收光模块 32
第三收光模块 33
第一滤光片 61
第二滤光片 62
第三滤光片 63
第四滤光片 64
第一多模光纤 71、71a
第二多模光纤 72、72a
第三多模光纤 73
第四多模光纤 74
单模光纤 80、80a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激光信号传输装置100a包括一个第一基板101a、一个第二基板102a,一个第一发光模块11a、一个第一收光模块31a、一个第一多模光纤71a、一个第二多模光纤72a及一个单模光纤80a。
该第一基板101及该第二基板102均由透光材料制成。该第一发光模块11a用于发射出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激光信号。该第一收光模块31a用于接收该第一激光信号。
该第一发光模块11a及该第一多模光纤71a嵌设在该第一基板101a内;该第一收光模块31a及该第二多模光纤72a嵌设在该第一基板101a内;该单模光纤80a的一端嵌设在该第一基板101a内,另一端嵌设在该第二基板102a内,以减少该第一激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
该第一多模光纤71a位于该第一发光模块11a及该单模光纤80a之间,且分别与该第一发光模块11a及该单模光纤80a对准。该第一多模光纤71a用于将该第一激光信号导引至该单模光纤80a。该第二多模光纤72a位于该单模光纤80a与该第一收光模块31a之间,且分别与该第一收光模块31a及该单模光纤80a对准。该第二多模光纤72a用于将该第一激光信号导引至该第一收光模块31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13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