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油底漆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1657.7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贵;江益新;吴志飞;江科;常红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163/10;C09D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底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UV-光固化木器涂料,具体地说是一种UV-油底漆。
背景技术
UV是Ultraviolet (紫外线)的英文缩写,UV漆即紫外光固化漆。广泛的应用在木地板、竹地板、家具、门等各类的木器中,目前比较多的都是在于抗刮、耐磨等方面的诉求,这就导致油漆的涂膜厚度很厚,使得木器失去了它本身的自然感觉,不能突显木材自身的纹理和层次感。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底漆的油润感和自然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V-油底漆,该底漆涂覆在基材上,渗透性好,润湿性强,能保持原木的自然效果,透显纹理,在木材表面形成开放式的毛孔,让木材自由呼吸,而且不会破坏木材的本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UV-油底漆,其特征在于:该底漆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100%的UV改性树脂 50 %一 70%、消泡剂 0 . 2%一 0 . 3%、润湿剂1 . 0 %一 1.5%、填料3%一 5%、引发剂 3%一 6%、蜡浆 3% —5 %、防沉剂 1 %一 1.5 %,余量为单体;所述100%的UV-树脂为油改性丙烯酸树脂或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单体为丙烯酸酯类、改性丙烯酸酯类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润湿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氟改性丙烯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当该底漆的组分中含少量蜡浆时制得的漆为亮光漆,当需配制半哑光漆时,就需增加蜡浆含量。所述蜡浆为棕榈蜡浆状物。
本发明中,所述消泡剂为聚硅氧烷溶液、聚丙烯酸高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剂为芳香酮类、苯偶姻及其衍生物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防沉剂为气相二氧化硅、多元胺酰胺的多元羧酸盐类、改性脲溶液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是一种UV油底漆,适合开放式的涂装方式,涂布后漆膜油润自然,突显木材自身的纹理和层次感。
本发明采用特殊的UV油改性树脂来提高漆膜的油润感和自然感,蜡浆来提高漆膜的触感,润湿剂来提高油漆的渗透性和润湿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形成的漆膜外观自然,保持了原木本身的自然特性。本发明适用于于木家具、木地板等木制品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本发明所述的UV-油底漆,可分为半哑、亮光两种,其中亮光漆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100%的UV改性树脂 70%、消泡剂 0 . 3 %、润湿剂1 . 0 %、填料 5%、引发剂 3%、蜡浆 3%、防沉剂 1 %一 1.5 %,余量为单体。上述组分中:所述UV-油改性树脂为油改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或油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如CYTEC、SARTOMER、长兴、三木等生产的;所述单体为:丙烯酸酯类、改性丙烯酸酯类或它们的混合物,如CYTEC、SARTOMER、长兴、三木等生产的;所述消泡剂为聚硅氧烷溶液、聚丙烯酸高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如毕克公司生产的BYK080A、迪高生产的TEGO920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润湿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氟改性丙烯酸嵌段共聚物溶液或它们的混合物,如迪高公司生产的TEGO270、毕克公司的BYK346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剂为芳香酮类、苯偶姻及其衍生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如CIBA生产的BP、184、1173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防沉剂为气相二氧化硅、多元胺酰胺的多元羧酸盐类、改性脲溶液或它们的混合物,如毕克公司生产的BYK204、德固萨的A-200;所述消光蜡浆类,如毕克公司生产的 BYK601;德谦的F115,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填料为矽比科MINEX7(霞石-钠钾铝硅酸盐)、滑石粉或它们的混合物。
配制时,将100%的UV-树脂和单体、消泡剂、引发剂分散后,加入填料、防沉粉料充分分散均匀,最后加入蜡浆和防沉剂、润湿剂分散均匀即可。涂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入适当单体或控制涂料温度来调节粘度,通过辊涂的方式将漆涂于家具、木地板等木制品表面。
经检测,本发明的UV-油底漆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1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