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拉单晶生产过程中的除杂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2057.2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余思明;程佑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锦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5/20 | 分类号: | C30B15/20;C30B2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林蜀 |
地址: | 3243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拉单晶 生产过程 中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拉单晶生产过程中的除杂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直拉单晶生产过程中,当硅料全部熔化成硅熔液后,像石英碎片、石墨碎片等熔点高于硅的熔点(1420度)的杂质,将漂浮在液面上。硅熔液挥发后,这些不熔杂质将漂浮在石英坩埚壁周围,在放肩及等径过程中易漂出粘污晶肩及晶棒上,造成脱棱,甚至影响硅棒的内在质量及内在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提高硅的纯度,促进硅单晶生长的一种直拉单晶生产过程中的除杂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拉单晶生产过程中的除杂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采取以下步骤,A:将单晶炉内温度升温到硅的熔点,使硅料全熔成液体;B:将单晶炉内温度降至引晶温度,把籽晶插入硅熔液液面;C:降低单晶炉内温度10~20℃,直接进行放肩、转肩、等径操作,等径长度控制在1.5cm~2.5cm之间,直径控制在120mm以上;D:快速吊起硅晶体,使硅晶体下端离开液面达35~45㎝并冷却10~20分钟;同时,将埚转降低使单晶炉内温度快速回升,停止晶转并降低埚升至距离导流筒4~6㎝;此时,硅晶体的底部会形成内凹面;E:当单晶炉内温度升温至到比引晶温度高出10~20℃时,将硅晶体具有内凹面的一面略微插入液面,停留一定时间,硅熔液液面的不可熔杂质会逐渐吸附在硅晶体上;F:使用硅晶体间断地缓慢地提升,充分吸附不可熔杂质,直至取出含杂质硅晶体,去杂完成。
采用本发明,因为硅晶体的内凹面会带着一部分惰性气体进入硅熔液,气体因为热胀的特性,鼓向硅晶体的四周并冒泡;同时,硅晶体的温度比硅熔液低,气体的热胀鼓泡会带走硅晶体底部及周围的热量,形成更低的局部温度,不可熔杂质便会逐渐吸附在硅晶体上,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使高于硅熔点的所有不可熔杂质通过吸附后除去,不被熔入熔硅中,大大提高了硅的纯度,促进了硅单晶生长,提高了硅单晶的产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单晶炉内温度升温到硅的熔点1400~1440℃,使硅料全熔成液体;
2、将单晶炉内温度降至引晶温度1330~1370℃,把籽晶插入硅熔液液面;3、降低单晶炉内温度至1310~1360℃,按常规方法直接进行放肩、转肩、
等径操作;等径长度控制在1.5cm~2.5cm之间,直径控制在120mm以上;
4、快速吊起硅晶体(吊肩),使硅晶体(吊肩)下端离开液面达35~45㎝,并冷却10~20分钟;同时,将埚转由原来的6~8转/分钟降低至1~3转/分钟,使单晶炉内温度快速回升,停止晶转,并降低埚升至距离导流筒4~6㎝;此时,硅晶体(吊肩)的底部会形成内凹面;
5、当单晶炉内温度升温至到比引晶温度高出1340~1390℃时,将硅晶体(吊肩)具有内凹面的一面略微插入液面,停留2~3分钟,硅熔液液面的不可熔杂质会逐渐吸附在硅晶体(吊肩)上;F:使用硅晶体(吊肩)间断地缓慢地提升,充分吸附不可熔杂质,直至取出含杂质硅晶体(吊肩),去杂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锦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锦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20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售水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出钞模块的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