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堵漏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2477.0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曹智;卢德安;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欧美科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42 | 分类号: | C09K8/42;C09K8/467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堵漏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钻井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堵漏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塔河油田堵漏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桥浆堵漏、挤水泥堵漏、桥浆与挤水泥液堵漏、纤维水泥浆堵漏等工艺技术,基本能解决二叠系漏失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二叠系的堵漏问题。桥浆堵漏可对付由孔隙和裂缝造成的部分漏失或失返漏失,但此方法必须对漏失孔隙大小或裂缝张开度充分认识,才能采用不同形状、尺寸的材料形成桥堵。由于目前对发生井漏的地层认识不足,所使用桥浆堵漏颗粒搭配全凭经验,一次堵漏成功率低,对后续的固井施工造成严重影响;常规水泥浆堵漏一次成功率低,泵入的水泥浆经常全部进入地层缝隙造成封堵失败,必须配合桥浆承压堵漏方可成功;纤维堵漏水泥浆可堵位置清楚的中、小型裂缝漏失,从应用的情况来看效果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形成的水泥石强度过高,当其高于地层岩石强度时钻堵漏水泥塞容易钻出新井眼,有出现新的漏失层,造成进尺损失,影响钻井提速。
目前塔河油田二叠系的漏失主要有如下特点:漏失地层属于火成岩裂缝发育,承压能力低,容易发生漏失;二叠系埋深一般在4700m~5700m之间,而完钻在6200m甚至更深,该段固井属于典型的深井、超深井易漏层固井;注水泥过程中,动液柱压力大,易压漏地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堵漏效果明显、能够适应复杂的井下漏失地层、能够满足二叠系漏失层位的堵漏作业的新型堵漏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新型堵漏材料,它包含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重量比为:
纤维 0.1~0.4,
果壳 0.5~2.5,
锯末 2~4,
橡胶粉 3~6,
云母 1~5,
蛭石 1~5,
所述的纤维长度为5~19mm。
所述的果壳为中细果壳、中粗果壳、特粗果壳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中细果壳粒径范围为355~800μm,所述的中粗果壳粒径范围为830~1600μm,所述的特粗果壳粒径范围为1700~3350μm。
所述的锯末为中细锯末,所述的中细锯末的粒径范围为400~2200μm。
所述的橡胶粉为中细橡胶粉和特粗橡胶粉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中细橡胶粉的粒径为180~425μm,所述的特粗橡胶粉的粒径为425μm以上。
将本发明添加于水泥浆中即形成含有堵漏材料的堵漏液,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大量理论研究及经验借鉴,通过调整堵漏材料的粒径尺寸及配比,开发出满足堵漏要求的堵漏材料,将本发明添加于水泥浆中即形成含有堵漏材料的堵漏液,使用方便,且形成的堵漏液针对不同裂缝大小具有较强的堵漏承压能力,相比纤维堵漏水泥浆该堵漏液堵漏能力更强,更能够适应复杂的井下漏失地层;采用本发明制成的堵漏液不仅具有良好的堵漏能力,且凝固后的水泥石强度较低,防止堵漏液凝固后钻塞较难而引起的“新井眼”问题;经过大量室内堵漏效果评价证明含有本发明的水泥浆堵漏液能够满足二叠系漏失层位的堵漏作业,同时堵漏作业完后对继续钻进不产生其它不利影响;本发明与常规水泥浆堵漏及纤维水泥浆堵漏作业方式一致,无需复杂的施工工艺和参数,现场作业简单可行。
下面结合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是在分析现有堵漏技术的基础上,借鉴雪弗龙菲利普斯公司“井眼强化”理论中的“应力笼”效应为研究基础,通过大量室内材料选型、材料搭配形成堵漏材料,并大量研究评价堵漏材料在水泥浆中的堵漏能力、水泥浆堵漏液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性能。
堵漏材料以不同尺寸的堵漏纤维为基础,辅以其它堵漏颗粒,能满足二叠系漏失地层的封堵。以该堵漏材料为基础的低密度堵漏水泥浆在地面进行混配后泵入井下,再替至漏失地层,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水泥浆中的堵漏材料进入地层缝隙防止流体进入,在一定候凝时间后水泥浆凝固成固态形成水泥塞而封堵地层。形成的水泥塞与常规纤维堵漏水泥塞不同,纤维堵漏水泥浆凝固后水泥石强度较高,而含有该堵漏材料的新型水泥浆堵漏液凝固后的强度远低于纤维水泥石,其24小时抗压强度在7~10MPa之间,便于后续钻塞防止新井眼的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欧美科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欧美科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24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