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对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L1和R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3377.X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2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肖磊;赵金龙;吴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00 | 分类号: | C07K14/00;C12N15/11;C12N9/22;C12N15/55;C12N15/63;C12N5/10;C12N15/85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对 转录 激活 效应 因子 核酸酶 l1 r2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对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背景技术
人RPE65基因名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基因,编码视网膜色素上皮中一个分子量为65kDa的重要蛋白质,参与视黄醛等物质循环、视色素视紫红质再生等关键步骤。人若缺乏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则11-顺式视黄醛缺失,视杆细胞对光照刺激将不起反应,该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莱伯先天性黑蒙(LCA2)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按照人类的意愿对基因组进行定向靶向修饰一直是许多科学家的梦想。在内源的基因组上特异地删除或加入我们需要的序列,一方面可以构建出各种动物模型用于生物学基础研究和疾病机理研究,另一方面可以生产动物反应器用以廉价生产我们需要的又很难从其他途径得到的生物组分。
人们一直没有找到简单高效的方法对基因组进行基因组靶向修饰。传统的基因打靶技术依赖于细胞内自然发生的同源染色体随机交换,其打靶效率非常低,通常只有10-6-10-8,这种打靶方法只在小鼠中得到了广泛了应用,而在其他模式动物及大型哺乳动物中都因效率太低而得不到广泛应用。
近年发展很快的序列特异的核酸酶可以用于精确的基因组靶向修饰。一般由序列特异的核酸酶由一个DNA识别结构域和一个非特异性核酸内切酶结构域构成。原理是首先由DNA识别域把核酸酶定位到需要编辑的基因组区域,然后非特异性核酸内切酶切断双链DNA从而造成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引入的DSB激活的DNA自我修复可以引起基因的突变和促进该位点DNA同源重组。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是现在研究最清楚也是应用最广的序列特异的核酸酶。其原理是两个锌指蛋白特异识别两段相隔5-7bp的DNA序列,并把与之融合表达的非特异性DNA切割蛋白Fok1的两个单聚体定位到了一起,DNA切割蛋白形成双聚体时可以切断该位置的双链DNA,从而造成DSB。ZFN的出现使基因组靶向修饰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ZFN技术还存在靶向不确定性、效率低、拖把率高等问题,研究者很难自行设计出特异和高效的靶向基因组目的序列的锌指核酸酶仍然是制约ZFN广泛应用的瓶颈。而商业购买高效特异的锌指核酸酶又价格昂贵(20万人民币/基因),一般研究者或商业公司根本无法承受这笔费用。
2009年两个研究组发现植物病原体Xanthomonas中的一种可以调节植物基因表达的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表现出DNA结合特异性,而其识别密码具有模块化和简单化的特点,为科学家们开发出更简易的新型基因组靶向修饰技术带来了新希望。
TALE与Fok1融合后即形成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TALEN的打靶原理与ZFN相同,只是识别特异DNA的蛋白不同。TALEs由数十个特异性识别DNA的串联“蛋白模块”和两侧的N-末端及C-末端序列组成。每个“蛋白模块”包含34个氨基酸,第12和13位残基是靶向识别的关键位点,被称作重复可变的di-residues(RVDs)位点。然而不同于每个锌指蛋白识别特异性的三联体碱基,TALEs上的每个RVDs仅能识别一个碱基。
Sangamo BioSciences公司和哈佛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利用TALEs技术进行了基因组靶向修饰相关研究,两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同一期的《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
Edward Rebar领导的研究小组将带有不同C-末端TALE的截短片段连接到核酸酶FokI的催化结构域上。当研究人员将构建的TALENs靶向内源性的人类NTF3和CCR5基因时,证实TALENs能够特异性地对这些基因片段进行剪切。哈佛大学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基于分层连接的策略来构建包含12个重复模块的TALEs。他们在保留RVDs的基础上减少了每个模块的DNA序列,同时将剩余序列的重复性降到最低。进而通过12重PCR获得了带有特异性连接序列的单体,并将其克隆至包含TALE N-末端和C-末端序列的骨架载体中。为了构建TALE转录因子,研究人员又将TALE融合到一个转录因子的激活域。在接下来的靶向性检测中,研究人员证实其能特异地使四个检测内源基因中的两个基因表达上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3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艾叶广式莲蓉月饼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双面扫描的图像拼接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