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散型生活污水深度预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3642.4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0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金丹越;金相灿;王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丹越;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金相灿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散 生活 污水 深度 预处理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技术,更具体说是一种分散型生活污水深度预处理系统。
(二)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减排任务的日益紧迫和技术的进步,针对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处理效率以及出水水质进行提标升级的需求越发明显和迫切,目前我国太湖流域已经率先开始了污水处理的提标改造工作。目前除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外,我国也陆续开展了分散型污水处理建设,分散型污水处理是对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对不适宜纳入集中污水收集系统的居民区、旅游景点、度假村、疗养院和农村等开展污水达标处理的有效措施,其出水标准主要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在当前的环境保护的形势下,对于分散型污水处理出水进行提标也必将成为下一步生活污染源控制的要求之一。
分散型生活污水的预处理通常采用隔油和厌氧,也即是一级处理,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其次进入二级处理,重点开展有机物的去除,再次根据功能要求采取是否开展降解有机物、氮和磷的三级处理。针对提标升级的要求,本发明提出了在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预处理环节适用的强化净化措施。
目前在生活污水处理的方面,关于污水处理设施、装置以及人工湿地方法的发明很多,但在分散型生活污水预处理中采用物理、生物的净化方法实现部分有机物的降解以及脱氮除磷功能的设施在我国尚无报道与应用的先例。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散型生活污水深度预处理系统,包括进水侧透水墙体1和出水侧透水墙体1′、进水侧透水墙体和出水侧透水墙体之间填充的净化介质、净化介质下部的底板5、进水侧透水墙体靠净化介质一侧的角落的抽泥管8、净化介质上部覆盖的尼龙网6和尼龙网上部的覆土层7六部分。
其中所述进水侧透水墙体1和出水侧透水墙体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上均匀设置100mm直径的孔洞,孔洞率为20%。
其中所述填充的净化介质按水流方向依次分为进水侧处理室和出水侧处理室4,进水侧处理室和出水侧处理室的宽度尺寸比≥2∶1;其中,进水侧处理室平均分成上下两部分进水侧上部处理室2和进水侧下部处理室3,进水侧上部处理室2由粒径为150~200mm的天然砾石构成,进水侧下部处理室3由粒径为200~300mm的天然砾石构成;出水侧处理室4由粒径为100~150mm的沸石与天然砾石1∶1比例混配构成。
其中所述净化介质下部的底板5设置坡度,坡度比范围为3%-5%,方向由出水口侧坡向进水口侧,即出水口侧高,进水口侧低。
其中所述抽泥管8管径为200mm,实现对系统进行反冲洗。
其中所述填充的净化介质上部覆盖的尼龙网6为三层尼龙网,孔径为1mm×1mm。
其中所述尼龙网上部的覆土层7为30cm种植土,从而在其上恢复草被10。
本系统通过接触沉淀、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去除污水中SS和COD,并兼具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对污水净化的一种强化预处理
本发明特点如下:
1.利用物理、生物净化原理,方法安全;
2.具有强化净化水质能力,具有脱氮除磷效果;
3.操作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好。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分散型生活污水深度预处理系统断面示意图
图中:1为进出水侧透水墙体,1′为出水侧透水墙体,2为进水侧上部处理室,3为进水侧下部处理室,4为出水侧处理室,5为底板,6为尼龙网,7为覆上层,8为抽泥管,9为水流方向,10为草被。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一种分散型生活污水深度预处理系统,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分散型生活污水深度预处理系统包括进水侧透水墙体1、出水侧的透水墙体1′、进水侧透水墙体和出水侧透水墙体之间填充的净化介质、净化介质下部的底板5、进水侧透水墙体靠净化介质一侧的角落的抽泥管8、净化介质上部覆盖的尼龙网6和尼龙网上部的覆土层7六部分。其中进水侧透水墙体1和出水侧的透水墙体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高度方向上均匀设置100mm直径的孔洞,孔洞率为20%。填充的净化介质按水流方向依次分为进水侧处理室和出水侧处理室4,进水侧处理室与出水侧处理室的宽度尺寸比≥2∶1;其中,进水侧理室平均分成上下两部分进水侧上部处理室2和进水侧下部处理室3,进水侧上部处理室2由粒径为150~200mm的天然砾石构成,进水侧下部处理室3由粒径为200~300mm的天然砾石构成;出水侧处理室4由粒径为100~150mm的沸石与天然砾石1∶1比例混配构成;净化介质下部的底板5设置坡度,坡度比范围为3%-5%,方向由出水口侧坡向进水口侧,即出水口侧高,进水口侧低;进水侧角落的抽泥管8管径为200mm,实现对系统进行反冲洗;填充的净化介质上部覆盖的尼龙网6为三层尼龙网,孔径为1mm×1mm;尼龙网上部的覆土层7为30cm种植上,从而在其上恢复草被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丹越;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金相灿,未经金丹越;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金相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36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