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钢反应釜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4055.7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1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佘玉根;胡林;储开明;顾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2 | 分类号: | B01J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钢反应釜,尤其是一种玻璃钢反应釜筒体为玻璃钢复合结构的玻璃钢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生产型用户和各种科研实验项目的研究的领域。目前化工领域使用的反应釜有碳钢、不锈钢、贵金属、搪瓷等材质、玻璃钢材质,但碳钢、不锈钢材质的反应釜不耐有机酸腐蚀;贵金属价格昂贵;搪瓷材质反应釜单釜体积小,使用中易产生爆瓷的质量问题,且升温、降温速度慢,影响生产效率;而 一般的玻璃钢反应釜温度在150℃条件下长期使用,尤其是在温度频繁变化的使用条件下易产生应力裂纹,导致设备渗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度可频繁变化、耐腐蚀的玻璃钢反应釜,具有不易产生应力裂纹、耐腐蚀、寿命值范围内无需维修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玻璃钢反应釜,主要为反应釜筒体,所述反应釜筒壁为浸渍有树脂制备液的复合玻璃纤维层整体成型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筒壁的复合玻璃纤维层从里向外分别为内表层、防渗层、加强层和外表层依次铺设构成;所述树脂中按1:2-10的比例混合有炭质导热助剂。
进一步地,所述内表层为树脂制备液质量含量90%以上的玻纤表面毡。
进一步地,所述防渗层为树脂制备液质量含量70-80%的玻纤短切毡。
进一步地,所述强度层为:反应釜筒体强度层为树脂制备液质量含量30-40%连续玻璃纤维缠绕纱缠绕形成筒身部分,筒体以外的其它异形部件为树脂制备液质量含量55%的玻纤方格布、短切毡手糊成预定的形状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表层为:浸渍有胶衣树脂的玻纤表面毡。
进一步地,所述内表层和防渗层的总厚度≥2.5mm。
进一步地,所述外表层厚度为0.5m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上述结构的玻璃钢反应釜,选用酚醛型环氧乙烯基耐腐蚀树脂,其最大玻璃钢转变温度可达180℃,当下生产使用时的温度仅为150℃,可长期使用。采用复合结构,其内表层防腐蚀,防渗层抗渗漏,强度层承受载荷,外表层使加强层不受外部环境的侵蚀。保持内表层和防渗层总厚度的最低厚度,是为了保持反应釜的耐腐蚀性和抗渗漏;加强层以及外表层保证反应釜具有高强度的特性,从而使反应釜能满足使用环境与载荷的要求。
上述结构的树脂中加入碳粉和导电助剂,有效地改善了玻璃钢反应釜的传热性能,能快速的将热能传播出去。玻璃钢反应釜采用复合结构,使不同结构层和不同壁厚的复合结构使用时存在温度差,从而有效改善了玻璃钢反应釜表面局部过热或骤冷时局部应力过大易产生裂纹的缺点。
上述结构的复合结构中由4个复合层依次衔接,保证玻璃钢反应釜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玻璃钢反应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玻璃钢反应釜复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玻璃钢反应釜的反应釜筒体结构,为圆柱体。
本反应釜筒体1采用的是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主要为从里向外分别由内表层4、防渗层5、加强层6和外表层7依次铺设构成。
具体制作工艺如下:
先在模具上均匀的刷树脂制备液,再铺放内表层4的玻纤表面毡,使表面毡浸透树脂,树脂含量大于90%,去除气泡;再铺放并糊制防渗层5的玻纤短切毡,使短切毡浸透树脂,树脂含量70-80%,内表层4、防渗层5合计厚度不小于2.5mm.
防渗层5糊制完成后,进行加强层6的制作,筒体的反应釜筒身使用连续玻璃纤维缠绕纱和树脂采用缠绕工艺生产,树脂含量30-40%,其它异形部件使用方格布、短切毡等增强材料和树脂采用手糊工艺制造,树脂含量55%左右。
内表层4、防渗层5、加强层6制造完成后,进行法兰、人孔等反应釜相关接管的安装;最后进行外表层7的制作,先在清理干净的加强层6表面刷胶衣树脂,再铺放表面毡,使表面毡浸透树脂,去除气泡,通常4的厚度为0.5mm。
为了使本发明在导热性上有所改善,本发明在树脂制备液中按1:2-10的比例混合了酚醛型环氧乙烯基树脂(该树脂混合了浸渍玻纤常用的固化剂等助剂,由于该种类型的树脂配方为行业公开技术,在此不累述)和炭质,利用炭的热导性实现了筒体的热传递性能的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4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板冲孔凹模加工工艺
- 下一篇: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