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代码分析方法及代码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4205.4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5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符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王茹 |
地址: | 51804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代码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代码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代码分析方法、一种代码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代码分析工具是指以发现原始代码的规范性、逻辑性、安全性等方面编程缺陷为目标,不需要执行代码而对其原始代码或编译后代码进行分析并得到评估报告的工具。在进行应用时,代码分析工具通常按照既定的分析规则对存储于软件配置管理库中的代码进行分析并输出结果。
现有的代码分析工具通常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的编程语言的,只具有单一类别的分析功能,因此,现在的代码分析工具的类型非常多,针对各个不同的领域进行了细分,例如类型检查、风格检查、编程规范、属性检查、安全检查等等,而且,代码分析工具在执行时,通常都是由开发人员或者测试人员手工执行,也增加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的工作量。
另外,在一个大型的软件研发组织、产品或者项目中,由于编程水平参差不齐,各研发人员所使用的编码工具也不近相同,可能会有用多种不同的编码方式得到的多种代码类型,由于各代码分析工具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的编程语言,因此,采用单一的代码分析工具将无法针对这种由多种编程语言实现的大规模的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代码分析,只能多次采用各编码类型对应的不同的代码分析工具分别进行代码分析,费时费力,由于是人工手动执行,更费时间与精力,增加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的工作量,影响到代码分析的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代码分析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代码分析装置,其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编程语言的代码分析需求,减轻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代码分析效率。
一种代码分析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代码变更列表;
对所述代码变更列表进行分析,获取所述代码变更列表中分别与各编程语言类型相对应的变更列表,确定该变更列表与相应的编程语言类型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获取对应的代码分析工具信息及分析规则信息,生成执行方案;
根据所述执行方案调用对应的代码分析工具及分析规则执行代码分析过程,获得代码分析结果。
一种代码分析系统,包括:
变更检测单元,用于获取代码变更列表;
代码预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代码变更列表进行分析,获取所述代码变更列表中分别与各编程语言类型相对应的变更列表,确定该变更列表与相应的编程语言类型的映射关系;
分析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获取对应的代码分析工具信息及分析规则信息,生成执行方案,并根据所述执行方案调用对应的代码分析工具及分析规则执行代码分析过程,获得代码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方案,其通过获取代码变更列表,并对代码变更列表进行分析,获得代码变更列表中与各编程语言类型相对应的变更列表,确定该变更列表与相应的编程语言类型的映射关系,并基于该映射关系调用相适配的代码分析工具及分析规则执行分析过程,得到分析结果,其实现了多种代码分析工具及分析规则的集成,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类型编程语言的代码分析需求,减轻了研发人员、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代码分析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代码分析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代码分析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代码分析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其中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在下述说明中,是先对本发明的代码分析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再针对本发明的代码分析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代码分析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一中的代码分析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01:获取代码变更列表,进入步骤S102;
步骤S102:对上述代码变更列表进行分析,获取代码变更列表中分别与各编程语言类型相对应的变更列表,确定该变更列表与相应的编程语言类型的映射关系,进入步骤S103;
步骤S103:根据各映射关系获取对应的代码分析工具信息及分析规则信息,生成执行方案,进入步骤S104;
步骤S104:根据上述执行方案调用对应的代码分析工具及分析规则执行代码分析过程,获得代码分析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4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网页的图片中发布内文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下一篇:刺梨的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