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电一半的空调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4653.4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江;李家海;李加宏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41/04;F25B4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6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电 一半 空调 热水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热水器,尤其是提供一种节电一半的空调热水器。
二、技术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用着先进的电空调和电热水器,虽然已有节电的变频空调和节电的空气能热水器供人们使用,并为使用者节省了部份电费,但仍然有大多数工薪阶层人士和农民百姓用户总希望有更节电更省钱的空调热水器发明出来供人们使用。本发明便是为实现前述广大用户的愿望而创造设计出来的新型产品,命名为节电一半的空调热水器。
三、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制造出节电一半的空调热水器的目的,本发明实施方案是:采用现有分体式电空调的座地式或挂壁式的室内机一件或若干件和现有的空气能热水器其中的,内配有冷凝器的保温水箱和现有的工质压缩机及一通、二通、三通和四通伐,连通管道,过滤器、减压伐、毛细管等部件组合制成,具体的连接方案是:1、整体式一带一的连接方式:即用一台压缩机的工质出口的管道旁钻孔焊接上一个单向伐,然后管道另一头接上保温储水箱的工质入口,保温储水箱的工质出口接上管道接头,然后此管道另一端接上保温储水箱的工质入口。保温储水箱的工质出口连接管道接头后,另一端道接头连接过滤器再与减压伐或毛细管连接后再与室内机的工质入口连接通;室内机的工质出口接上管道接头后,另一端管旁钻孔焊接一个单向伐,然后与压缩机的工质入口连接通,所谓的整体式和一带一的意思指把所有的零部件都集中安装于一块带轮子的坚质板架上,随意移动放于房厅里使用,接水和电就靠加长电缆和软水管来解决。当然也可作分体式安装,由用户主张把压缩机保温储水箱和室内机分别安装于固定的地方使用;现有的室内机原设置的电脑板集成线路保持不变,只要按原样相互电连接通便可以使用了,并且用原有的遥控器开关机。
2、分体式一带二三四的连接方案是:即是采用一台大型的工质压缩机分别与多台室内机并联接通联合使用方式命名为一带二三四,也叫一拖二、一拖三或四。具体连接是:大型压缩机工质出口用管连接大型保温储水箱的工质入口,大型保温储水箱的工质出口用导管与减压总伐连接后,减压总伐的工质出口分别与若干电磁伐连接通,然后各个电磁伐工质出口与各房间的室内机工质入口连接通;最后各房间的室内机的工质出口相互并联接通压缩机的工质入口,并把相互的电源线路依原样电连接,同时也把保温储水箱与预定用水、补水目标相互用水管连接通;为了防止保温储水箱内水温过高或者达不到使用温度,必需加装现有的温控热管散热器于保温储水箱的顶上及连通箱内的热管吸热器组成一套自动控温散热器,以确保水温60度恒定,保证压缩机正常工作。另外在保温储水箱外安装一套现有的常规的太阳能自动补热集热器,以供冬天气温、水温不够时随时补充热能,并节省电能减轻用户负担。
最终按常规程序给空调热水器系统抽真空并注入4-5公斤压力的制冷工质制冷剂即可使用。
四、工作原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起动工质压缩机时,工质气体从压缩机出口经管道压入保温储水箱内的冷凝器变为液体时,其压力增大,同时工质液体温会升高约70-90度,升高了体温的工质液流经箱内管道时会对管道加热,同时管道也会对箱内的水放热使水吸热而升温,使用户取得热水使用。工质液放热后温度下降与水温略高时通过毛细管减压膨胀伐进入室内机的蒸发器膨胀致冷降低体温而吸热致使蒸发器变冷,变冷的蒸发器吸收流经蒸发器的空气之热,最终使从室内机排出冷空气使室内温度下降而实现空调之目的,这便是空调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五、考虑到用户使用空调更舒适、更节能和使用热水器更灵活机动,特设计第二种高标准空调热水器,此新型空调热水器可当作空调冷暖单独使用,也可当冷空调和制热水或暖空调制冰水多种用途使用。具体的实施方案是:采用现有成套的变频空调器,无论是分体或挂壁空调还是分体式座地空调都可以作配套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江;李家海;李加宏,未经李宏江;李家海;李加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46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