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环氧/不饱和聚酯互穿网络聚合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5937.5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0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佘植能;张良均;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佘植能;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3/10 | 分类号: | C08L63/10;C08L67/06;C08G59/16;C08G59/14;C08G59/50;C08G63/52;C08K5/14;C08K5/09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5503 湖北省黄冈市龙***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不饱和 聚酯 网络 聚合物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环氧/不饱和聚酯互穿网络聚合物合金,由水性环氧/不饱和聚酯组分A、水性不饱和聚酯组分B和固化剂组分C组成,所述的水性环氧/不饱和聚酯组分A的各组成成分按重量份数计为:
环氧树脂CYD-128 100-150;2,2-二羟甲基丁酸 15-25;三乙胺 10-17;
马来酸酐 30-50;去离子水 250-400;
所述的水性不饱和聚酯组分B的各组成成分按重量份数计为:
马来酸酐 160-250;乙二醇 50-80;
三乙胺 12-18; 去离子水 300-400;
所述的固化剂组分C各组成按重量份数计为:
过氧化环己酮 0.2-0.5;环烷酸钴 0.5-1.0;
其中,水性环氧/不饱和聚酯组分A和水性不饱和聚酯组分B按质量计的混合比例为2:1~1:2,固化剂组分C的用量为水性环氧/不饱和聚酯组分A和水性不饱和聚酯组分B总质量的0.025~0.1%。
2.环氧/不饱和聚酯互穿网络聚合物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水性环氧/不饱和聚酯组分A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恒压加料装置和温度计的反应釜中,加入环氧树脂CYD-128,加热至60-80℃,恒温后在搅拌下用恒压加料装置滴加用N-甲基吡咯烷酮溶解的2,2-二羟甲基丁酸溶液,滴加完毕,升至80-100℃,恒温反应至测定体系酸值小于5mgKOH/g时,停止反应,降温即得产物A,
向所得产物A中加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充分搅拌后,投入马来酸酐,升温至100-130℃,至酸值稳定时停止反应,降温得产物B;
向所得产物B中加入三乙胺作为中和剂,反应20-40min,缓慢滴加去离子水至30-50%固含量并快速搅拌分散,出料保存得乳液C,即水性环氧/不饱和聚酯组分A;
各组成成分按重量份数计为:
环氧树脂CYD-128 100-150;2,2-二羟甲基丁酸 15-25;三乙胺 10-17;
马来酸酐 30-50;去离子水 250-400;
2)水性不饱和聚酯组分B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恒压加料装置和温度计的反应釜中,投入马来酸酐和乙二醇的混合物,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控制温度缓慢上升到140-160℃,恒温反应并定时测量体系酸值,至酸值稳定后反应停止,降温到40-60℃,加入三乙胺为中和剂,反应20-40min,缓慢滴加去离子水至30-50%固含量并快速搅拌分散,得乳液D,即水性不饱和聚酯组分B;
各组成成分按重量份数计为:
马来酸酐 160-250;乙二醇 50-80;
三乙胺 12-18; 去离子水 300-400;
3)将步骤1)所得乳液C与步骤2)所得乳液D混合,并加入过氧化环己酮和环烷酸钴的固化剂组分C,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在80-100℃烘烤,固化所得产物即为环氧/不饱和聚酯互穿网络聚合物合金;
各组成成分按重量份数计为:
过氧化环己酮 0.2-0.5;环烷酸钴 0.5-1.0
其中,水性环氧/不饱和聚酯组分A和水性不饱和聚酯组分B按质量计的混合比例为2:1~1:2,固化剂组分C的用量为水性环氧/不饱和聚酯组分A和水性不饱和聚酯组分B总质量的0.025~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佘植能;武汉工程大学,未经佘植能;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59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