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化脂肪酸甲酯连续生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5994.3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1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叶活动;陈建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致尚生物质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C07C67/307;C07C69/003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钟善招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 脂肪酸 连续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工产品塑料增塑剂的生产设备,具体涉及氯化脂肪酸甲酯连续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酯增塑剂氯化脂肪酸甲酯生产装置普遍采用间歇性反应生产装置,间歇性反应生产装置主要由反应塔、换热器、通氯管和循环泵组成,生产时将一定量原料脂肪酸甲酯加到反应塔中,通过氯气控制反应温度,因反应有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两个阶段,加成反应要在温度较低情况下进行,取代反应要在温度较高情况下进行,故加成反应完全后要停止通氯,待物料温度升高后再通氯进行取代反应,最后物料比重达到一定时完成取代反应,对物料进行脱酸处理,得到成品氯化脂肪酸甲酯。间歇法生产装置生产氯化脂肪酸甲酯存在如下缺陷:①操作时物料反应温度难以控制、成品色泽深、影响产品质量;②间歇法反应生产装置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能耗高、产品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氯化脂肪酸甲酯连续生产装置,在进行生物酯增塑剂氯化脂肪酸甲酯生产时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产品纯度高、设备利用率高、操作简便易控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氯化脂肪酸甲酯连续生产装置包括进料泵、总换热器、氯化反应塔、设在塔内顶部的花板捕集器、通氯管,进料管经进料泵和总换热器后接反应塔;所述氯化反应塔为两级以上反应塔,相邻两个反应塔底部之间用溢流管联通,每个反应塔都配有循环泵;第二级反应塔开始每个反应塔均配有换热器,每个反应塔顶部与上一级反应塔中下部用通气管联通,第二级和末级反应塔各单独配置一根通氯管;末级反应塔底部引出输出管道经过总换热器后接储罐。
所述氯化反应塔为三级。
由于生产中反应塔内通入氯气进行反应,会有部分氯气无法及时反应,上述结构氯化脂肪酸甲酯连续生产装置采用多级塔对其进行吸收反应,避免造成尾气的污染,并且未参与反应的氯气还会带有部分油脂,设在塔内顶部的花板式捕集器对油脂进行捕集回收。由于氯化脂肪酸甲酯反应有两个阶段,前阶段属于加成反应,后阶段属于取代反应,因此根据反应的不同阶段设立独立的反应塔,即末级反应塔为后反应阶段,二级反应塔为前反应阶段,一级反应塔为吸收预处理阶段。
本发明氯化脂肪酸甲酯连续生产装置可以很好控制反应温度,使氯化脂肪酸甲酯的反应阶段在不同反应塔内进行,便于反应更彻底,避免了由于物料长时间高温引起氯化脂肪酸甲酯的碳化,色泽度深等问题。末级反应塔底部引出的成品输出管与原料输入管在总换热器内的逆流接触可节省物料加热所需的能耗。此外,该装置设备利用率高,质量稳定,能耗低、产品收得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氯化脂肪酸甲酯连续生产装置构成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为:一级反应塔1、一级花板捕集器1-1、前尾气联通管1-2、一级循环泵1-3;二级反应塔2、二级花板捕集器2-1、后尾气联通管2-2、二级循环泵2-3、二级换热器2-4、二级通氯管2-5;三级反应塔3、三级花板捕集器3-1、三级通氯管3-2、三级循环泵3-3、三级换热器3-4;进料泵4;总换热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氯化脂肪酸甲酯连续生产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氯化脂肪酸甲酯连续生产装置包括一级反应塔1、二级反应塔2、三级反应塔3、进料泵4和总换热器5;一级反应塔1设有一级花板捕集器1-1、前尾气联通管1-2和一级循环泵1-3;二级反应塔2设有二级花板捕集器2-1、后尾气联通管2-2、二级循环泵2-3、二级换热器2-4和二级通氯管2-5;三级反应塔3设有三级花板捕集器3-1、三级通氯管3-2、三级循环泵3-3和三级换热器3-4;相邻两个反应塔底部之间用溢流管联通,进料管经进料泵4和总换热器5后接一级反应塔1,三级反应塔3底部引出输出管道经过总换热器5后接储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致尚生物质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致尚生物质材料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59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