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银花叶子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6550.1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0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明 |
主分类号: | A61K36/355 | 分类号: | A61K36/355;A61P31/12;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银花 叶子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银花叶子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金银花为中药材种植物的统称,为忍冬科多年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药材金银花为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味甘寒,主要成份含有绿原酸,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临床上入药用的以及制药中用的金银花指的就是它。金银花是常用名贵中药材之一,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中医方剂用到金银花,其茎、叶也可入药,《中药大词典》把其收载称为忍冬藤(序号2417)。现代医学研究,其抗病毒的主要成分为绿原酸,而无论采摘后的金银花,还是剪枝条后的藤、叶,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其主要成分绿原酸的含量都会大幅度下降,存放的时间越长,含量就下降越大,目前大多金银花叶子因收购价格低廉被抛弃,没有进行充分利用和对其成分绿原酸降解控制的加工生产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在控制植物金银花花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的降解研究,专利201010111411.X公开了一种金银花高温杀青快速烘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绿原酸的损失,但控制叶子中绿原酸的降解仍然没有很好的方法去实现。而事实上,金银花的花期很短,入药的花蕾产量极低,叶子却产量极大,价格低廉,抗病毒效果明显。控制叶子中绿原酸的降解对植物金银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种植农民收入,以及发展循环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银花叶子的加工方法,使长期存放金银花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不降低,保证了入药疗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银花叶子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摘后的金银花叶子进行干炒30~60秒,干炒温度为200~250℃;
(2)、将干炒后的金银花叶子焙干或晾干保存即可。
所述步骤(1)中,将采摘后的金银花叶子在两个小时内进行干炒。
所述步骤(2)中,将干炒后的金银花叶子焙干或晾干后装袋密闭保存。
本发明通过对采摘后的金银花叶子进行干炒后保存,可以有效地减少金银花叶子中绿原酸的损失;用该方法加工后的金银花叶子在保存后其主要成分绿原酸含量降低量很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金银花叶子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摘后的金银花叶子进行干炒30~60秒,干炒温度为200~250℃;
(2)、将干炒后的金银花叶子焙干或晾干保存即可。
步骤(1)中,将采摘后的金银花叶子在两个小时内进行干炒,干炒时不断翻动或搅拌,以防炒焦糊。
步骤(2)中,将干炒后的金银花叶子焙干或晾干后装袋密闭保存。
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金银花绿原酸成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将采摘的叶子经过一天晒干后,检测绿原酸含量为2.01%;另将采摘的叶子通过上述方法加工生产后检测绿原酸含量为2.30%。在同样的环境条件室内存放,一年后分别对上述留样进行检测,其结果,绿原酸含量分别为0.9%和2.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明,未经张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65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