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狭窄空间的管路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6567.7 | 申请日: | 201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9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桂林;徐金方;林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9/02 | 分类号: | F16L19/02;F16L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狭窄 空间 管路 连接 结构 | ||
所属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管道通路的连接结构,尤其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液压马达——泵组结构,以及相关管路装置的连接,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机床或机械中的液压马达、泵等液压、气压管路的连接。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专利是基于“紧凑型液压马达泵组及其管路连接装置”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原申请号:201010512258.1,原申请日:2010.10.19。
在现代机床或工程机械装置中,例如数控龙门镗铣床的特殊功能部件——机械大扭矩数控五轴附件铣头,由于该功能部件主轴转速高,切削功率、扭矩大,因此该功能部件的主传动及B轴进给传动全部采用了机械传动结构。由于机械结构中的传动齿轮、轴承等需要润滑,工件加工时需要冷却,以及液压装置运行需要驱动或控制等,因此常常会涉及到油、气、液等管道通路的连接。但是在实际机床或工程机械中,或者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常常会受到紧凑结构的限制,而无法安装或设置这些油、气、液等管道通路,于是如何在保障机床或机械功能的前提下,在结构紧凑、复杂的机械中实现油、气、液等管道通路的贯通;如何在狭小空间中对管路进行连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9年7月29日,由中国专利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塑料管道连接接头”,专利号:ZL200820202548.4,授权公告号:CN201281189Y。在该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特征:“由液压导管、密封装置和螺母组成,液压导管与所需连接的管路结合面部位设置有密封装置;在与所需连接管路的液体导管端部依次设置有压套、和螺母,在压套与所需连接管路、液体导管相结合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结合该实用新型专利的附图和说明书中的内容,可以发现其紧固件是置于管道下接头外表面的压套,而为了使转接承口能压紧到管道下接头上,其压套所采用的是有压边的∏型异形螺母,这特殊构造的螺母致使其结构复杂。其次,该专利中的密封圈安置在管道下接头与转接承口的端面上,其压套安置在管道下接头外表面的螺纹上,依靠压紧转接承口进行密封。通过这种结构原理进行分析可知,所采用的是压紧式密封,因此只能密封管路一端的结合面部位,当在管路两端均采用同样的密封结构时,有可能会拉开另一端而形成无法密封的局面,所以该专利所述的技术方案在要求同时密封管路两端时,仅适合于柔性管道的密封,并不适合刚性管道的连接。
在诸多实际应用场合中,由于机械或机床的功能部件在设计时,常常结构较为紧凑,在狭窄有限的空间中实现各管路的连通,无法通过管接头连接钢管或软管。因此需要在狭小空间中对刚性管路进行连接时,该现有专利技术就明显不能满足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设计一种能解决在狭小空间中进行管道通路可靠连接的结构装置。
本发明所说的管路连接结构为,由液体导管、密封装置、压套、止退垫圈和螺母组成,所说的液体导管与所需连接的管路结合面部位,设置有密封装置;在与所需连接管路的液体导管端部,依次设置有压套、止退垫圈和螺母,液体导管上设置有与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在压套与所需连接管路、液体导管相结合的部位设置有密封圈,所说的压套与液体导管相结合部位设置的密封圈,是设置在液体导管外圆与压套相配合的部位。
本发明所说的管路连接结构,从原理上进行分析可知是利用“撑开涨紧”的方式进行密封和连接的,它可以有效实现在极为狭小空间内进行液压、气压管路的连接,并保障高压管路的密封性能。利用本发明所说的管路连接结构,可以解决本发明在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难题,和保证机床各个功能的实现。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加工容易,安装方便等优点。此外,本发明所说的管路连接结构,不仅可以在狭小空间中使用,同样也能在其它常规的环境和工况中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管路连接结构在液压马达——泵组结构中应用的示意图;
附图2:附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附图3:管路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4:其他狭小空间管路连接方案实施例一;
附图5:其他狭小空间管路连接方案实施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说的适于狭窄空间的管路连接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65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光式教鞭
- 下一篇:负载型纳米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