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薄膜、以及使用该薄膜的偏光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7519.X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8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巨山;郑有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1/11;G02B1/12;G02B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朱梅;刘晔 |
地址: | 韩国全***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以及 使用 偏光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薄膜、以及使用该薄膜的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防眩薄膜为,具有利用由表面突出部产生的漫反射而使外部光的反射减少的功能的薄膜,且被配置于各种显示器面板,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布老恩(Brown)管(CRT)、电子发光显示器(EL)等的表面上,使用所述防眩薄膜的目的在于,防止由外部光的反射而产生的反差的减少,或者防止由图像反射而产生的显示器的能见性的下降等。
但是,虽然现有的防眩薄膜在表面的凹凸较严重时,会由于外部光的漫反射较严重因而防眩性优异,但是存在黑度(blackness)降低从而所显示的图像的反差比减小的缺点。反之,当现有的防眩薄膜的表面凹凸较弱时,由于无法使外部光充分地漫反射,因此防眩薄膜固有的目的、即防眩性会下降,因而存在被显示的图像的能见性较大程度地降低的缺点。
最近,趋势朝向使规格高规格化、且即使少许牺牲防眩性也要得到优异的黑度的方向变化。由此,虽然黑度的评价作为重要的要素而备受关注,但是在现有的情况下,由于通过目测来评价防眩度和黑度,因此评价的客观性不高。因此,虽然公开了测定表面粗糙度而对上述防眩度和黑度进行评价的方法,但是由于表面粗糙度为不反映标准偏差的算术平均值,因此存在即使外观较大程度地变化但粗糙度的平均值也不改变等的、与可见部分不同的部分较多地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种的现有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采用对黑度的客观的评价方法而提供一种黑度优异的防眩薄膜。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度优异的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包含防眩层,所述防眩层在透明基材上涂敷防眩性涂层组合物并使其固化而形成,上述防眩层的扩散反射率(SCE)和雾度满足如下数学式1。
【数学式1】
0.1≤扩散反射率(SCE)×雾度≤5.0
更优选为,上述数学式1的值为1~5.0。
上述扩散反射率为,通过ISO基准d/8结构而进行测定,并且光源使用脉冲氙灯(D65)、6英寸积分球而从360nm至740nm以10nm间隔的方式而对反射率进行测定,且将根据上述波长而测定的反射率变换为由CIE1931计算出的Y数值的扩散反射率。
上述防眩性涂层组合物,包含:透光性树脂(A)、透光性粒子(B)、光引发剂(C)以及溶剂(D),且优选为,上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10μm。
优选为,相对于防眩性防反射涂层组合物总体100重量份,而含有0.5~20重量份的上述透光性粒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防眩薄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上述防眩薄膜。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通过考虑扩散反射率和雾度而计算出黑度,从而可以得到黑度优异的防眩薄膜。因此,上述防眩薄膜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包含防眩层,其在透明基材上涂敷防眩性涂层组合物并使其固化而形成,上述防眩层的、扩散反射率(SCE)和雾度满足如下数学式1。满足如下述数学式1的基准的防眩薄膜显示优异的黑度特性。
【数学式1】
0.1≤扩散反射率(SCE)×雾度≤5.0
首先,如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的防眩性涂层组合物包含:透光性树脂(A)、透光性粒子(B)、光引发剂(C)以及溶剂(D)。
透光性树脂(A)
上述透光性树脂只要是通常在本领域中所使用的物质,则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
优选作为上述透光性树脂,可以包含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和/或光固化型单体。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例如可以使用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更优选为使用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在催化剂存在下,能够通过在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而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75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构件铸造工艺
- 下一篇:圆柱形半球底中蜂蜂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