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霍尔集成电路的医用输液自动报警器及具有该报警器的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7666.7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8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程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G01F23/7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霍尔 集成电路 医用 输液 自动 报警器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霍尔集成电路的医用输液自动报警器及输液器。
背景技术:
对病人或动物进行输液治疗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医疗手段,而输液过程则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目前各医院在为病人输液时,尤其是给儿童进行输液时,需要家属陪伴或需要护士频繁巡视观察输液情况,若无家属或护士在场,需要病人自己注视着输液瓶,以防液体滴完而引起回血或使空气进入病人血管。尤其是在冬季或夜晚,为了观察输液情况,护理人员必须频繁出入病房,即不能很好休息,同时也影响病房的其它病人,加重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思想负担。目前也有一些能自动报警的输液器,但都因成本高、结构复杂、或技术不可靠,而未能普及。
根据专利检索情况,之前有人试图通过体积监控、质量监控、红外监控、光监控等方式来实现报警的试探,在临床使用中皆因可靠性、安全性、及成本问题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最终未能普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采用霍尔集成电路作为液面监测及开关器件,首次将霍尔效应应用到医学输液领域。具体如下:
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医用输液自动报警器,其包括电源、报警模块、磁性浮子、霍尔集成电路,电源给报警模块和霍尔集成电路供电;磁性浮子浮于输液管的液囊的液体上方;霍尔集成电路安装在液囊的外周,且位于液囊内液体的安全警戒线部位,其输出信号连接到报警模块;当磁性浮子下降到安全警戒线时,其产生的磁场使得霍尔集成电路产生信号,触发报警模块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的霍尔集成电路既是输液器的监测传感器,又是报警器的开关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霍尔集成电路位置替换为置于液囊外底端,磁性浮子下降到接近霍尔集成电路时,其产生的磁场使得霍尔集成电路产生信号,触发报警模块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的霍尔集成电路有两路,分别置于液囊外周和液囊外底端,两路的输出信号相或后,与报警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报警模块具有发声的蜂鸣器和/或发光的闪烁灯。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还包括关断夹控制线,当报警器报警时,该控制线控制液囊下端输液管上的关断夹关断输液管,停止输液。
一种具有所述的报警器的输液器,还包括依次形成液体通路的输液瓶、第一输液管,液囊、第二输液管,以及第二输液管上的关断夹。
进一步地,所述的报警器连接到病区的报警闭合回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霍尔效应,采用成熟技术、最低成本,实现了一种可靠、卫生、廉价的输液自动报警功能。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凡具备一次性输液器设备的厂家均可投产,无须增加特殊设备,新投资建厂也容易实现。输液器成本在传统输液器基础上仅增加0.1~0.2元。
附图说明:
图1是医用输液自动报警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报警器包括以下部件:电源、报警模块3、关断夹控制线4、磁性浮子2、两个霍尔集成电路H。
液囊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根输液管6,7,磁性浮子2浮于液囊5的液体上方;两个霍尔集成电路H安装在液囊5的外周,且位于液囊5内液体的安全警戒线部位,其输出信号连接到电源及报警模块;随着输液过程,液体减少,当磁性浮子2下降到安全警戒线时,其产生的磁场使得霍尔集成电路H产生信号,触发报警模块3报警。
电源及报警模块有一信号控制线即关断夹控制线4,当报警器报警时,该控制线控制关断夹1关断输液管7,停止输液。
所述霍尔集成电路H也可以安装于液囊底端(图中未示出),磁性浮子下降到接近霍尔集成电路,其产生的磁场使得霍尔集成电路(H)产生信号,触发报警模块(3)报警。
所述的霍尔集成电路也可以设置两路,分别置于液囊外周和液囊外底端,两路的输出信号相或后,与报警模块相连。
所述的报警器是发声的蜂鸣器和/或发光的闪烁灯。
本发明的输液器采用了上述报警器,包括依次形成液体通路的输液瓶、第一输液管6,液囊5、第二输液管7,以及第二输液管上的关断夹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76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流板旋风复合式冷凝水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