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8092.5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9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忠;陈盟升;刘昌炽;张立奇;蔡承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F37/00 | 分类号: | H01F37/00;H01F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电感结构。
背景技术
某些传统立体电感元件是以镀通孔(plated through hole,PTH)与表层金属线路做为主结构,在基板内形成螺线管(solenoid)电感。然而,由于在某些一般基板制作工艺中,电镀穿孔占据面积甚大,且某些前述螺线管电感结构并未有效利用到基板的内层线路,因此造成某些传统的螺线管电感结构在单位面积电感值表现上,比一般平面式线圈电感差。
虽然某些现有技术另提出了其他类型的立体电感结构,但皆受限于制作工艺设计,而需要任意叠孔制作工艺才可进行制作,相对增加了制作工艺困难度与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感结构,其包括多个螺线管以及至少一连接线。所述多个螺线管以一螺线管为核心(core),而其余螺线管依序旋绕于前一螺线管之外,且所述多个螺线管的轴心大致同向。各连接线连接相邻两螺线管的一端,以串联所述多个螺线管。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感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电感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C为图1A的电感结构沿切面S的剖视图;
图2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感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电感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感结构示意图;
图3B为依照图3A的电感结构的分解图;
图3C为依照图3A的电感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S:切面
100:电感结构
110:第一螺线管
110a:第一螺线管的一端
110b:第一螺线管的另一端
120:第二螺线管
120a:第二螺线管的一端
150:连接线
172:第一导电孔道
174:第二导电孔道
700:四层线路板
710~740:线路层
712:第一导线
722:第二导线
732:第三导线
742:第四导线
792~796:介电层
A1:第一螺线管的轴心
A2:第二螺线管的轴心
L1:第一螺线管的磁力线
L2:第二螺线管的磁力线
S1:四层线路板的平面方向
200:电感结构
210:第一螺线管
210a:第一螺线管的一端
210b:第一螺线管的另一端
220:第二螺线管
220a:第二螺线管的一端
230:第三螺线管
230a:第三螺线管的一端
252:第一连接线
254:第二连接线
272:第一导电孔道
274:第二导电孔道
276:第三导电孔道
800:六层线路板
810~860:线路层
812:第一导线
822:第二导线
832:第三导线
842:第四导线
852:第五导线
862:第六导线
892~899:介电层
B1:第一螺线管的轴心
B2:第二螺线管的轴心
B3:第三螺线管的轴心
S2:六层线路板的平面方向
300:电感结构
310:第一螺线管
320:第二螺线管
372a~372e:导电孔道
374a~374e:导电孔道
900:多层线路板
910~960:线路层
912~962:导线
914~964:导线
912a:导线的开口
912b、922b:导线的第一端
912c:导线的第二端
914a:导线的开口
914b、924b:导线的第一端
914c:导线的第二端
992~999:介电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8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集成电路横向散热
- 下一篇:用于模拟存储单元的增强编程和擦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