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稿读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8295.4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1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菅隆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1/04 | 分类号: | H04N1/04;H04N1/02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林振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稿 读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稿读取设备,在保持读取元件的框架部件移动的同时,该原稿读取设备读出放置在原稿定位板上的原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图像读取设备包括:压板玻璃,其上放置原稿;光源,用以在原稿上照射光;透镜,用以使从原稿漫射的光形成图像;图像读取元件,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用以读出成像的光;以及用于驱动图像读取元件的电路板。之后,在图像读取设备的装配期间调整压板玻璃、透镜和图像读取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将透镜和读取元件固定于另一部件上,以使透镜和图像读取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会偏离。
图5示出了图像读取设备的扫描单元,使用了一体式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整体地保持光源501、透镜502、图像读取元件503和电路板504并且扫描原稿。扫描单元配置成使得图像读取元件503和电路板504固定到位于图像读取元件503和电路板504之间的保持部件505上。之后,保持部件505的端部通过钎焊被固定到滑架框架部件上。
此外,2001-245098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隔板的方法,该隔板仅在CCD的附近通过螺钉固定来保持CCD和电路板。在图5中所示出的扫描单元中,保持部件的端部通过钎焊被固定。因此,当电路板和图像读取元件在扫描操作期间产生热量时,该保持部件将由于热而膨胀,且保持部件将翘曲。当保持部件中发生翘曲时,图像读取元件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将偏移,并且焦距或放大倍数也将变化。
此外,在2001-245098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的方法中,由于电路板的端部未被固定,因此当已固定有CCD的一体式光学系统移动以扫描原稿时发生振动。之后,由于这样的振动,CCD的位置将发生微小的改变。有可能产生缺陷,使得在读出的图像上产生抖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以抑制在原稿读取操作期间电路板或图像读取元件产生热量或振动的影响的能力,并且以高精度读出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原稿读取设备,包括:原稿定位板,其上放置原稿;成像单元;读取单元,配置成接收来自原稿的已通过成像单元的光;支承部件,配置用于支承成像单元;固定部件,配置用于固定读取元件;以及框架部件,配置用于保持成像单元、支承部件、读取元件及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通过位于读取单元附近的第一固定部而被固定到支承部件上,并在比第一固定部的位置更靠近端部侧的位置处通过第二固定部而被固定到框架部件上。该第二固定部比第一固定部具有更高的弹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原稿读取设备,包括:原稿定位板,其上放置原稿;成像单元;读取单元,配置成接收来自原稿的已通过成像单元的光;支承部件,配置用于支承成像单元;固定部件,配置用于固定读取元件;以及框架部件,配置用于保持成像单元、支承部件、读取元件和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通过位于读取单元附近的第一固定部而被稳固地固定到支承部件上,并在比第一固定部的位置更靠近端部侧的位置处通过第二固定部而被弹性地固定到框架部件上。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作为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结构。
图2是示出在第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滑架框架部件内CCD附近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电路板和CCD固定板以及透镜固定弹簧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第二示范性实施例中滑架框架部件内CCD附近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传统图像读取设备的扫描单元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示范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将描述第一示范性实施例。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结构的概要。
原稿放置在压板玻璃101上。框架部件102支承该压板玻璃101。随着带104的移动,扫描单元103在用于驱动带104的两个带轮105之间移动,从而扫描放置在压板玻璃101上的原稿。马达106驱动两个带轮105中的一个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82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