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温拌抗车辙剂及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9251.3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杨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正中路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28 | 分类号: | C04B24/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吴红飞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提高 沥青路面 高温 稳定性 温拌抗 车辙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用于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温拌抗车辙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有机化合物10~50份,改性低密度聚乙烯10~60份,高密度聚乙烯5~35份,助剂0~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温拌抗车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的重量份为:有机化合物15~40份,改性低密度聚乙烯20~50份,高密度聚乙烯10~30份,助剂1~4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温拌抗车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的重量份为:有机化合物20~30份,改性低密度聚乙烯30~40份,高密度聚乙烯15~25份,助剂2~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温拌抗车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烷基芴醇、烷基苯并芴醇、烷基二苯并芴醇、烷基芴酮、烷基苯并芴酮、烷基二苯并芴酮和烷基苯并萘并芴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温拌抗车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材料:20%的烷基芴醇、18%的烷基苯并芴醇、16%的烷基二苯并芴醇、12%的烷基芴酮、12%的烷基苯并芴酮、12%的烷基二苯并芴酮和10%的烷基苯并萘并芴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温拌抗车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15~0.940克/立方厘米,所述改性过程中采用的改性剂为聚马来酸酐十八醇酯、聚马来酸酐十六醇酯或聚马来酸酐十四醇酯;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41~0.960克/立方厘米。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抗车辙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低密度聚乙烯通过表面接枝改性得到改性低密度聚乙烯;(2)将以下材料混合并拌合均匀:有机化合物、改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助剂;(3)将混合材料加入到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开启螺杆挤出机的温度控制开关,一区的加热温度控制为100~115℃,二区的加热温度控制为120~130℃,三区的加热温度控制为135~145℃,四区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50~165℃,调整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40~60转;(4)打开漏斗开关,混合料经过螺杆挤出机混合均匀,混炼,挤出圆柱状半成品;(5)待室温冷却后,将圆柱状半成品放入粉碎机中,粉磨成20目以下的颗粒,制得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拌抗车辙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改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15~0.940克/立方厘米,所述改性过程中采用的改性剂为聚马来酸酐十八醇酯、聚马来酸酐十六醇酯或聚马来酸酐十四醇酯;所述步骤(2)中,所述有机化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材料:20%的烷基芴醇、18%的烷基苯并芴醇、16%的烷基二苯并芴醇、12%的烷基芴酮、12%的烷基苯并芴酮、12%的烷基二苯并芴酮和10%的烷基苯并萘并芴酮;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相的密度为0.941~0.960克/立方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温拌抗车辙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材料的重量份为:有机化合物15~40份,改性低密度聚乙烯20~50份,高密度聚乙烯10~30份,助剂1~4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正中路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正中路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92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