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节轴承卡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9915.6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6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周远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唐忠庆 |
地址: | 30046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轴承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节轴承卡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因此为保证其精准性经常需要对轿车转向节零件进行测试,尤其是转向节轴承孔下端面至卡簧槽上端面的距离,但由于上述具体位于孔内部,且卡槽宽度一般为2.7mm,采用传统量具无法测量此长度,给检测带来困难。如目前检测采用的三坐标检测或者检测其它尺寸反算该尺寸,采用三坐标检测检测周期长,成本高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其它尺寸反而存在误差较大,不易操作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节轴承卡槽检测装置,通过杠杆机构,将高度转换用百分表读出,方便了检验员检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检测精度,便于在大批量生产线现场使用,并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转向节轴承卡槽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标准件台,所述装置主体设置于标准件台上方,装置主体上设有百分表,百分表的末端与装置主体内部的评测头连接,评测头的末端与测杆相抵靠,测杆的底端与标准件顶部突起的内壁相配合,测杆的顶部与压杆连接;所述标准件台的顶面设置有标准件,标准件与耐磨块之间设有V型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和标准件台之间设有耐磨块。
进一步地,所述百分表的表盘与装置主体的顶面之间设有表盖,表盖的内部设有铜衬套。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的外侧设有盖板;所述压杆的顶端通过穿过所述盖板的压钉固定于装置主体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取代了三坐标或者采用普通量具间接测量的方式,保证了卡槽端面距轴承位端面距离尺寸的稳定性,且使用简单,便于操作;通过杠杆机构,将高度转换用百分表读出,方便了检验员检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检测精度,便于在大批量生产线现场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转向节轴承卡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装置主体;2、测杆;3、压杆;4、盖板;5、压钉;6、耐磨块;7、评测头;8、表盖;9、标准件台;10、标准件;11、V型限位块;12、铜衬套;13、百分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转向节轴承卡槽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标准件台9,所述装置主体1设置于标准件台9上方,装置主体1和标准件台9之间设有耐磨块6,标准件台9的顶面且位于耐磨块6一侧设置有标准件10,标准件10与耐磨块6之间设有V型限位块11,所述装置主体1上设有百分表13,百分表13的末端与装置主体1内部的评测头7连接,百分表13的表盘与装置主体1的顶面之间设有表盖8,表盖8的内部设有铜衬套12,评测头7的末端与测杆2相抵靠,测杆2的底端与标准件10顶部突起的内壁相配合,测杆2的顶部与压杆3连接,压杆3的外侧设有盖板4,压杆3的顶端通过穿过盖板4的压钉5固定于装置主体1内。
标准件10为46.55标准件,即标准件10顶部突起的内壁与标准件10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46.55mm。
具体使用时,首先进行调0动作:将装置主体1与标准件台9和标准台10贴合放置,按动压钉5,压钉5向右移动,根据杠杆原理,压杆3向左移动,测杆2向右移动,评测头7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对零;其次进行测量动作:主要是根据测杆2的动作,致使评测头7动作,最终百分表显示测量结果,从而测出数值,测出的数值依据如下表1来转换,加上46.55mm,得出最终值。
表1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99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