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家居报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0143.8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3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运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5/10 | 分类号: | G08B25/10;G08B1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王树本 |
地址: | 116025 辽宁省大连市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家居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家居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日益发展,家庭安全监控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防盗、防火、防煤气泄漏等都是监控范围,而现在家庭以小家庭为居多,白天上班,家里无人看守,一旦着火,发现和处理起来都十分延后,损失很大,失窃也是如此,也只能等时间过了很久以后方可知晓。目前,传统的智能家居报警系统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有的是采用有线方式来组建,这种组建方式存在布线麻烦、部署复杂、可扩展性差等缺点。另外一种是通过蓝牙、无线局域网等网络技术来组建,但采用这种组建技术存在编程实现起来复杂、成本偏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家居报警系统,做到不管是有人非法入侵、煤气泄漏、还是发生火灾,本发明都能在第一时间通知用户,由用户迅速做出处理,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家居报警系统,它主要包括主机、烟雾报警装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防盗报警装置、拍摄报警装置及用户手机;所述主机与各个报警装置及用户手机之间均采用无线连接方式,所述主机接收各个报警装置发来的报警信号通过GSM模块给用户手机发短信、彩信,便于用户及时采取措施。
所述主机,主要包括MCU、无线射频模块、GSM模块、语音模块、工作状态指示灯、键盘及存储器;其中,所述无线射频模块、语音模块分别与MCU中SPI接口连接,所述GSM模块与MCU中UART接口连接,所述工作状态指示灯与MCU中普通I/O接口连接,所述键盘与MCU中I/O接口连接、所述存储器与MCU中IIC接口连接。
所述烟雾报警装置,主要包括MCU、无线射频模块及烟雾探测器;其中,所述无线射频模块与MCU中SPI接口连接,所述烟雾探测器与MCU中开关接口连接。
所述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主要包括MCU、无线射频模块及可燃气体探测器;其中,所述无线射频模块与MCU中SPI接口连接,所述可燃气体探测器与MCU中开关接口连接。
所述防盗报警装置,主要包括MCU、无线射频模块及防盗传感器;其中, 所述无线射频模块与MCU中SPI接口连接,所述防盗传感器与MCU中外部中断接口连接。
所述拍摄报警装置,主要包括MCU、无线射频模块及摄像头;其中, 所述无线射频模块与MCU中SPI接口连接,所述摄像头与MCU中UART接口连接。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整合火灾报警、可燃气体报警、防盗报警及拍摄于一体,由于设备之间全部采甪无线连接,因此减少了布线,降低了成本。另外,防盗报警装置采用红外和微波双鉴探测,比以往采用单一红外探测在准确率上有很大提高,有效地降低了误报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主机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烟雾报警装置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防盗报警装置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拍摄报警装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主机、烟雾报警装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防盗报警装置、拍摄报警装置及用户手机。主机与各个报警装置及用户手机之间均采用无线连接方式。当某个报警装置一旦产生报警信号,随即通过无线射频模块发送给主机、经主机判断后通过自身的GSM模块给用户手机发短信,当防盗报警装置有报警信号时,主机通过判断确认后控制拍摄报警装置进行拍照,给用户手机发短信的同时一并把从拍摄装置采集到的图片以彩信方式发送给用户手机、便于用户及时采取措施。用户手机是整个报警系统最终的接收端和控制端,能接收主机发来的报警短信,并能以短信的方式控制主机进而让摄像头进行拍照并以彩信的方式发回给手机,还能以短信的方式控制主机进行监控和非监控模式的转换(如家里有人时可以把模式改为非监控状态,就不会发生由于防盗报警装置触发导致的报警短信频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运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运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0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