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跨运营商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0396.5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1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凯 |
主分类号: | H04W4/16 | 分类号: | H04W4/16;H04W3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运营商 业务 连续性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跨运营商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用户使用移动运营商的业务需要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号码作为网络唯一标识。而用户跨网络、跨运营商使用移动业务,或者希望同时使用多个号码时,会受运营商政策、资费和技术体系的限制。为保证跨网或多号码用户业务的连续性,目前采取的技术方案有以下几种:
携号转网:实现的方式参见图1。但是这种携号转网技术将会造成运营商流失用户,而由于运营商之间激烈的竞争,流失用户是运营商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因而来自运营商的阻力成为这种技术方案实施的最大障碍。例如,在美国,由于政府的强力干预,携号转网得以实现。但在中国虽然已开始试点,但何时实现遥遥无期。至于跨国运营商之间开展携号转网,几乎不存在可行性。
多号码携带,并开启呼叫转移业务:实现的方式参见图2。在运营商电信平台1收到来自于主叫方的对号码1用户的呼叫时,由于用户开启了将号码1转移至号码2的号码转移业务,运营商电信平台需要根据号码1所对应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所记录的号码绑定关系获取被转移到的号码2,再从号码2所在的运营商电信平台2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获取号码2的路由信息,最后运营商电信平台1根据收到的号码2路由信息,将呼叫转移至号码2的移动终端。从实现方式可以看到,这种技术方案由于涉及到了两个运营商之间的信息传递,导致呼叫前转业务在被转移号码所在的运营商网络侧被接通,因而造成了运营商之间的网间资费结算:用户设置呼叫转移,被呼转号码仍需按呼转号码使用时长的半价收费;跨国使用时开启呼叫转移,涉及占用国际信令和国际长途语音通道,呼转资费更高得无法负担。而且这种技术方案没有考虑到短信业务的连续性,被叫用户更换了号码后,用户更换后所使用的号码,我们在这里称为转移号码,主叫用户发送给被叫用户原号码的短消息无法发送到转移号码上。
由此可以看到,虽然有以上可以实现跨运营商业务连续性的技术,但同时由于运营商之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跨国业务,运营商互设壁垒,造成运营商之间的不合理网间资费结算,成为了用户享用新技术,新业务的额外资费负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跨运营商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以实现用户不用承担运营商之间不合理的网间资费,就可以得到跨运营商业务的连续性服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跨运营商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具体依据的是一种基于客户端-落地运营商电信平台-号码绑定云平台的三层架构,该方法具体包括:
被叫号码所在落地运营商电信平台,接收来自于主叫方联络被叫用户的被叫号码,其中所述被叫用户处于转移状态;
所述落地运营商电信平台根据号码绑定云平台的被叫号码和转移号码的绑定关系获得与所述被叫号码绑定的转移号码,所述落地运营商电信平台将主叫方联络被叫用户的业务连续性的延续至所述转移号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跨运营商业务连续性的装置,该装置具体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主叫方联络被叫用户的被叫号码,并将被叫号码发送到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号码绑定云平台的被叫号码和转移号码的绑定关系获得转移号码,将主叫方联络被叫用户的业务连续性地延续至所述转移号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跨运营商业务连续性的系统,该系统具体包括:
号码绑定云平台:用于被叫用户绑定被叫号码和转移号码,通过与被叫号码所在落地运营商电信平台连接,将被叫号码所绑定的转移号码发送至所述落地运营商电信平台;
落地运营商电信平台:用于接收来自于主叫方联络被叫用户的被叫号码,通过与号码绑定云平台连接,获取被叫号码所绑定的转移号码,将主叫方联络被叫用户的业务连续性的延续至所述转移号码。
可见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凯,未经陈文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03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