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间相机对地面异形条带目标拍摄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1386.3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6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抒岩;李伟雄;李光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11/02 | 分类号: | G01C11/02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相机 地面 异形 条带 目标 拍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相机对地面异形条带目标拍摄的方法,属于航天遥感器电子学领域。
背景技术
空间相机在情报搜查、国防监测、目标变化检测、精确测图和目标指引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因此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投入大量国力积极开展空间相机的研制工作。高分辨率敏捷空间相机作为一种新兴的空间相机,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对危机和重点区域进行详细探测任务中,有着其它空间相机都不可取代作用。
高分辨率敏捷空间相机主要使用TDI CCD探测器,该器件延时积分特点使得其能对同一目标多次曝光产生的电荷进行累积,从而获得高信噪比的遥感图像。但TDI CCD探测器要求在积分时间内探测目标通过相机光学系统在焦平面探测器上所成的像的移动速度和TDI CCD探测器电荷移动速度必须严格匹配。
由于TDI CCD探测器上述匹配误差以及空间相机焦平面调整能力的限制,目前国内外已成功研制的高分辨率敏捷空间相机都要求卫星在稳定姿态下(即姿态速率控制在姿态稳定度范围内)成像。在这种成像方式下,空间相机推扫出的地面条带,条带走向与卫星轨道飞行方向一致。而大部分条带目标的走向和卫星姿态稳定时空间相机推扫方向是不一致的,且走向是变化的,定义这类目标为异形条带目标,异形条带目标探测在军事和民用上都有很重要的需求,只有卫星侧摆速率和空间相机偏流角相匹配时,才能很好的控制空间相机地面推扫条带的走向,完整的探测异形条带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辨率敏捷空间相机对地面异形条带目标拍摄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完成对轨道方向夹角实时变化的异形条带目标的探测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空间相机对地面异形条带目标拍摄的方法:
步骤一:根据卫星的侧摆角的最大加速度和空间相机偏流机构调整的最大速度,确定空间相机对地面推扫条带走向的允许变化率;
步骤二:根据所要拍摄的异形条带形状以及空间相机对地面推扫条带走向的允许变化率,拟合出空间相机对地面推扫条带轨迹;
步骤三:在到达目标前,卫星调整侧摆角保证空间相机视线在拍摄时刻指向拟合出的空间相机对地面推扫条带轨迹的起始位置;
步骤四:空间相机视线到达拟合出的地面推扫条带轨迹的起始位置前,根据卫星平台参数,调整空间相机偏流机构,使空间相机视线方向与拟合出的空间相机对地面推扫条带轨迹的起始点切线方向一致;
步骤五:当空间相机视线指向拟合出的地面推扫条带轨迹的起始位置时,空间相机开始拍摄;
步骤六:在拍摄过程中,根据拟合出的地面推扫条带轨迹的当前位置和走向以及卫星的平台参数,实时计算出空间相机偏流角和卫星的侧摆角速度,卫星按照计算出的侧摆速度实时调整侧摆角速度,空间相机根据计算出的偏流角实时调整偏流机构;
步骤七:拍摄到拟合出的地面推扫条带轨迹的终点时,空间相机停止拍摄,卫星的侧摆角速率逐渐减小到0,整个拍摄过程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空间相机偏流机构的大幅度高精度的旋转,降低了空间相机在成像过程中对卫星偏航姿态的要求,并且能够完成对与卫星轨迹有大角度夹角的地面异形条带目标的探测;本发明方法通过边调姿边成像技术在单轨内实现对地面异形条带目标完全的覆盖,大大减少拍摄图像的数据量,减轻了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卫星姿态运动示意图;
图2空间相机与轨道方向夹角实时变化的异型条带目标拍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空间相机对地面异形条带目标拍摄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空间相机焦面TDI CCD探测器正常成像必须满足TDI CCD探测器的匹配误差的要求,而空间相机在轨工作时,由于卫星轨道参数和姿态参数、地球自转、以及相机自身参数等影响,使探测目标的像的移动速度与TDI CCD探测器的电荷转移速度不一致,TDI CCD探测器可以控制电荷的转移速度去匹配像的移动速度,但却不能改变电荷转移的方向,因此这两个速度间往往存在一个角度,即偏流角。偏流角决定了空间相机在地球表面推扫的方向,控制偏流角即可以控制探测的地面条带目标与卫星在地球表面投影圆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1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制动器综合性能试验装置
- 下一篇:V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