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防灾异物侵限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2059.X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唐才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0 | 分类号: | B61L23/00;B61L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1 | 代理人: | 陈曦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防灾 异物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防灾异物侵限监控系统,属于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由风监测子系统、雨量监测子系统、雪深监测子系统、地震监控子系统以及异物侵限监控子系统等组成的防护灾害并报告灾情的集成系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铁路的行车保障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应用中,行车调度员根据风雨雪天气、地震灾害、异物侵限等安全环境的实时监测预警、报警信息,指挥列车安全运行;工务维护部门按照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提供的相关灾害信息,开展基础设施的巡检、抢险及维修养护工作。
异物侵限监控系统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子系统。其中,异物侵限是指异物(如石块、大块泥土、树木等)侵入道路(如铁路、桥梁、隧道等)或相关对象的安全界限。异物侵限监控系统监测侵入铁路界限的异物,从而触发列控、联锁系统使列车产生紧急制动,使列车在发生异物侵限事故所对应的闭塞分区外停车。
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对异物侵限的监控,主要有红外对射探测器、视频识别技术和双电网检测三种技术手段。其中,双电网检测方式以其安全可靠的特点成为主要的检测手段。采用双电网检测方式时,当异物侵限发生,异物撞断电网,使电网断路;当异物电网线断开后,与其相连的继电器自动跌落,实现异物电网的通断监测。如公告号为CN 101726757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采用动态信号检测铁路异物侵限的装置。该装置采用交流信号,并检测输入与输出信号的电压以及频率,保证信号不会因为串线等原因引入其他信号造成电网无法正常工作;其音频信号多频点工作模式,保证工作在同一电网支撑架上的多路电网信号工作于不同的频率上;保证驱动回路中的任何一个关键器件出现问题,会使落物继电器跌落;采用变压器隔离信号,板内和板外实现直流隔离,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交流动态模式异物传感器在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方面要远强于直流模式异物传感器,符合铁路信号领域导向安全原则。然而,该装置对于由信号发生器或者异物电网自身发生的故障所引起的信号中断无法检测及排除,容易产生异物侵限信息的误报,导致列车意外停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铁路防灾异物侵限监控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铁路防灾异物侵限监控系统,包括监测点电网设备、异物侵限监控子单元、监控主机单元三部分,所述监测点电网设备通过信号传输通道与所述异物侵限监控子单元连接,所述异物侵限监控子单元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与所述监控主机单元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侵限监控子单元包括与所述监测点电网设备通过信号传输通道连接的电网模块,以及用于采集信号传输通道中的检测信号的监控模块,所述监控模块与所述监控主机单元通过数据传输网络连接。
较优地,所述监测点电网设备与所述电网模块之间通过双信号传输通道连接。
所述监测点电网设备与所述电网模块之间传输的检测信号为低频信号。
所述监控模块包含信号采集电路,对所述电网模块的检测信号和回馈信号进行采集。
较优地,所述监控模块以双机热备的方式冗余配置。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监控模块检测到单电网设备单信号传输通道信号发送异常,则生成信号传输通道故障信息;
如果所述监控模块检测到单电网设备双信号传输通道信号发送异常,则生成电网模块故障信息。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监控模块检测到单电网设备双信号传输通道信号发送正常,单信号传输通道信号接收异常,则生成电网设备故障信息。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监控模块检测到单电网设备双信号传输通道信号发送正常,双信号传输通道信号接收异常,则生成单电网设备异物侵限信息。
如果所述监控模块生成单电网设备异物侵限信息,则同时生成异物侵限预警信息;
如果所述监控模块生成双电网设备异物侵限信息,则同时生成异物侵限报警信息和停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20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