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静电纺丝系统及制备精细纤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72374.2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1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祥;魏梧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博弈飞装备新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静电 纺丝 系统 制备 精细 纤维 方法 | ||
1.一种连续静电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高压静电发生器(3)、自动供液装置、平板喷丝头(7)、纤维传送装置和接收电极板(11);其中,
所述高压静电发生器(3)与具有多个喷孔的平板喷丝头(7)电连接,接收电极板(11)接地;
所述平板喷丝头(7)与接地的所述接收电极板(11)之间相对并保持一定距离设置,所述平板喷丝头(7)的喷孔朝上设置,所述接收电极板(11)设置在所述平板喷丝头(7)的上方;
所述自动供液装置与平板喷丝头(7)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纤维传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平板喷丝头(7)与所述接收电极板(11)之间,纤维传送装置上输送的基布或纤维帘从所述平板喷丝头(7)与所述接收电极板(11)之间的区域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静电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喷丝头包括:喷头(71)、喷头盖(73)、以及喷头(71)与喷头盖(73)之间导流板(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静电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喷头(71)为容器式结构,其底板上设有液腔,液腔上端设有开口,底板本体上设置与液腔内连通的所述多个喷孔;
所述喷头盖(73)设置覆盖在所述喷头液腔的开口上,所述喷头盖(73)上设有进液口;
所述喷头盖(73)与所述喷头(71)的液腔开口之间的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导流板(72)设置在所述喷头的液腔内,导流板(72)为设有多个导流孔的板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静电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71)底板本体上设置的多个喷孔中,相邻三个喷孔之间呈正三角形分布,每圈喷孔呈正六边形外展。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续静电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直径为0.1~3毫米,相邻喷孔的间距为1~5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静电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喷头位置驱动装置,与所述平板喷丝头连接,驱动平板喷丝头作直线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静电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位置驱动装置包括:控制装置(4)、驱动装置和行程开关(5);其中,
控制装置(4)分别与驱动装置和行程开关(5)电连接,能根据行程开关(5)发出的信号控制驱动装置;
所述行程开关(5)设置在所述平板喷丝头(7)安装位的两侧;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平板喷丝头(7)连接,驱动平板喷丝头(7)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静电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静电发生器(3)采用输出电压为5~100KV的直流高压静电发生器;
所述纤维传送装置由进料滚筒装置(8)和出料滚筒装置(9)构成,所述进料滚筒装置(8)与出料滚筒装置(9)分设在所述平板喷丝头(7)与接收电极板(11)之间区域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静电纺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供液装置由计量泵(1)和注射器(2)连接而成,所述注射器(1)的出液口与所述平板喷丝头(7)的进液口连接;所述自动供液装置的流量控制范围为0.01~150mL/min。
10.一种制备纳米或亚微米精细纤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静电纺丝系统;
通过自动供液装置向平板喷丝头(7)内输入纺丝溶液,通过高压静电发生器(3)向平板喷丝头(7)施加高压直流静电,使所述平板喷丝头(7)与接地的接收电极板(11)产生电场;
控制所述平板喷丝头(7)上的高压直流静电,使所述平板喷丝头(7)与接收电极板(11)之间的电场力大于所述平板喷丝头(7)的喷孔处纺丝溶液的表面张力,使平板喷丝头(7)内的纺丝溶液从其喷孔内射流喷出包覆在所述平板喷丝头(7)与接收电极板(11)之间区域内穿过的基布或纤维帘上形成涂层,表面形成涂层的基布或纤维帘即为制得的纳米或亚微米精细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博弈飞装备新材料研究所,未经湖南博弈飞装备新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23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