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子孔径分割的光路耦合对准装置及对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2604.5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8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阳;叶红卫;杨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30 | 分类号: | G02B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孔径 分割 耦合 对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子孔径分割的光路耦合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倾斜镜(1)、第二倾斜镜(2)、一个基于子孔径分割的传感器(3)、驱动控制单元(4)、分光镜(5)、第一平台(8)、第二平台(9)、第一光学系统(6)和第二光学系统(7);所述第一倾斜镜(1)和第一光学系统(6)位于第一平台(8)上;所述第二倾斜镜(2)、一个基于子孔径分割的传感器(3)、驱动控制单元(4)、分光镜(5)和第二光学系统(7)位于第二平台(9)上;光源在第一平台(8)上的第一光学系统(6)上;从第一光学系统(6)发射的光束分别经过第一倾斜镜(1)、第二倾斜镜(2)、分光镜(5)的传输进入基于子孔径分割的传感器(3)内,由基于子孔径分割的传感器(3)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获得当前光瞳对正位置偏差和光轴对准偏差量,然后通过驱动控制单元(4)通过闭环控制算法分别计算加载到第一倾斜镜(1)和第二倾斜镜(2)上的电压值,并驱动第一倾斜镜(1)和第二倾斜镜(2),实现对光路实时校正,从而将第一平台(8)上的第一光学系统(6)和第二平台(9)上的第二光学系统(7)的光瞳和光轴实时对准;同时分光镜(5)分出的光束进入第二光学系统(7)内,用于评价光束光瞳对正和光轴对准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子孔径分割的光路耦合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子孔径分割的传感器(3)由缩束系统(301,302)、微透镜阵列(303)和CCD探测器(304)组成,光束经过缩束系统(301,302)缩束后经微透镜阵列(303)分束聚焦后成像到CCD探测器(304)的面靶。
3.一种基于子孔径分割的光路耦合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如下:
第一步,定标阶段,在静态条件下,调整第一倾斜镜(1)和第二倾斜镜(2),使得第一光学系统(6)的光束光瞳对正,光束对准在近似完全对正情况下进入第二光学系统(7)中,作为理想标定状态,此时通过分光镜(5)透射的光束进入基于子孔径分割的传感器(3)中,光束经过缩束系统(301,302)缩束后经微透镜阵列(303)分束聚焦后成像到CCD探测器(304)的靶面,通过图像采集和计算得到标定时的子光斑阵列总体质心(Xc,Yc)作为光瞳对正偏差计算的标定量,各子孔径光斑质心(xck,yck)作为光轴对准偏差计算的标定量,其中k=1…N,N是微透镜阵列(303)分割子孔径的个数;
第二步,闭环控制阶段,首先将第一光学系统(6)发出的光束适当的调偏,模拟光束对正、光瞳对准有误差情况,经过全光路传输后,利用基于子孔径分割的传感器(3)获得有光束、光束对正、光瞳对准有误差情况下的子光斑整列总体质心(X′c,Y′c)以及各子孔径光斑的质心(x′ck,y′ck);
第三步,将第二步骤获得各质心量与第一步获得的标定量相比较,计算得到光束在X、Y方向上的光瞳对正的偏移量dx、dy和光束在X、Y方向上的光轴对准偏差sx、sy;公式如下:
第四步,根据获得的光瞳对正偏差dx、dy通过驱动控制单元(4)驱动第一倾斜镜(1)对光瞳进行循环校正控制,根据光轴对准偏差sx、sy通过驱动控制单元(4)驱动第二倾斜镜(2)对光轴进行校正,闭环控制算法公式如下:
其中K1和K2是比例积分控制系数,u1x′,u1y′,u2x′,u2y′是上一步控制电压值,首次循环控制电压为0;u1x,u1y为施加到第一倾斜镜(1)上的电压,u2x,u2y为施加到第二倾斜镜(2)上的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26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角检测装置
- 下一篇:具有差动对的电容式感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