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电机转子轴上套装轴承的专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2800.2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7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程鹏飞;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明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44209 | 代理人: | 陈鸿荫;王用强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转子 套装 轴承 专用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专用于制造、装配、维护或修理电机的方法或设备,特别是涉及制造小型和微型电机的专用设备,尤其涉及在电机转子轴上套装轴承的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参见图9,微型电机所用转子组件90包括固定在转子轴92上的转子叠片堆91和前、后轴承93、94;现有技术是使用手工工具操作,将前、后轴承93、94固定在转子轴92上,该做法有如下不足之处:
1、需要操作工反复拿放前、后轴承93、94,操作工劳动强度大,不利于批量生产;
2、生产效率低,耗费工时较多,生产成本高;
3、手工操作,也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在电机转子轴上套装轴承的专用设备,使用该专用设备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减轻操作工的劳动强度,而且操作使用安全。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在电机转子轴上套装轴承的专用设备, 包括底板、固定在该底板上的下模座、推杆、盖板、前轴承定位板、气缸支架、气缸、前轴承储存块和后轴承储存块;所述下模座上表面设有一条与转子组件之转子叠片堆适配的轴向弧形凹槽;所述推杆头部设有容纳一只后轴承的凹位,并设有与该凹位相连通的轴向通孔,该轴向通孔内部尺寸比转子组件之转子轴后部直径略大;所述盖板下表面设有与所述推杆上部适配的凹槽;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一端,其下表面之凹槽与所述下模座一端之轴向弧形凹槽形成一个能容纳所述推杆的空间,所述推杆可移动地容置于该空间内,其头部之凹位露出该空间,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推杆在该空间内轴向滑动;所述前轴承定位板设有容纳一只前轴承的凹位;所述前轴承定位板和气缸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下模座之轴向弧形凹槽的两头,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气缸支架上,其活塞杆穿越所述气缸支架的通孔后与所述推杆后端部同轴线联结;所述前轴承储存块设有容纳多只所述前轴承的容腔通道,该前轴承储存块固定在所述前轴承定位板上表面,其容腔通道下端与所述前轴承定位板的凹位相连通,所述前轴承能从所述前轴承储存块之容腔通道滑入到所述前轴承定位板的凹位内;所述后轴承储存块设有容纳多只所述后轴承的容腔通道,该后轴承储存块固定在所述盖板一端,并位于所述推杆头部上方,与所述推杆头部有一定的间隙,相应地所述后轴承储存块之容腔通道下端位于所述推杆头部之凹位正上方,这样所述后轴承能从所述后轴承储存块的容腔通道滑入到所述推杆头部的凹位内。
工作前,将一只所述前轴承放入到所述前轴承定位板的凹位内,将其它多只所述前轴承放入到所述前轴承储存块的容腔通道内;将一只所述后轴承放入到所述推杆头部的凹位内,将其它多只所述后轴承放入到所述后轴承储存块的容腔通道内;工作时,将包括转子叠片堆的转子组件放入所述下模座的轴向弧形凹槽上,所述气缸工作,其活塞杆顶着所述推杆沿所述下模座的轴向弧形凹槽轴向滑动,并将所述推杆头部之凹位内的后轴承、继而将所述前轴承定位板之凹位内的前轴承分别推入到转子组件之转子轴上各该规定的位置上。
所述前轴承储存块包括前轴承储存主板和前轴承转换板; 所述前轴承储存主板设有第一容腔通道,所述前轴承转换板设有第二容腔通道;所述前轴承转换板下端固定在所述前轴承定位板上表面,其第二容腔通道下端与所述前轴承定位板的凹位相连通;所述前轴承储存主板下端与所述前轴承转换板上端斜接固定,并且所述第一容腔通道与第二容腔通道相连通,共同构成所述前轴承储存块之容腔通道,所述前轴承能从所述第一容腔通道滑入到所述第二容腔通道,再滑入到所述前轴承定位板的凹位内。
所述后轴承储存块包括后轴承储存主板和后轴承转换板;所述后轴承储存主板设有第三容腔通道,所述后轴承转换板设有第四容腔通道;所述后轴承转换板下端固定在所述盖板一端,并位于所述推杆头部上方,与所述推杆头部有一定的间隙,相应地所述后轴承转换板之第四容腔通道下端位于所述推杆头部之凹位的正上方;所述后轴承储存主板下端与所述后轴承转换板上端斜接固定,并且所述第三容腔通道与第四容腔通道相连通,共同构成所述后轴承储存块之容腔通道,所述后轴承能从所述第三容腔通道滑入到所述第四容腔通道,再滑入到所述推杆头部之凹位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明机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东明机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2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