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软膏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2891.X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6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自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自在 |
主分类号: | A61K36/538 | 分类号: | A61K36/538;A61K9/06;A61P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薛伯奇 |
地址: | 22113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皮肤 瘙痒 中药 软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软膏。
背景技术
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属中医“痒风”的范畴。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瘙痒症可全身发生,尤以面、背和四肢为多。皮肤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由于不断搔抓,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化等继发损害。皮肤瘙痒虽不是有碍生命的大病,但反复在身上发作,久而久之会影响情绪,使人精神受到不良刺激,造成失眠或睡眠浅表,甚至改变人的性格,易于暴躁不安,特别是老年皮肤瘙痒患者,容易影响患者的健康。所以,皮肤瘙痒的治疗势在必行。
目前一些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因含有激素类见效很快,但是使用后容易产生依赖性或耐药性,而且还可能导致过敏,造成患处皮肤出现干燥、粗糙、脱屑,甚至有浅细的裂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原料广泛、成本低、效果好,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软膏。
为实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软膏,它包括下列组分:黄芪、苦参、苍耳子、艾叶、荆芥、防风、当归、凡士林。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软膏,每组份重量按份计:黄芪10-25份、苦参5-15份、苍耳子10-25份、艾叶3-9份、荆芥5-13份、防风5-13份、当归4-16份、凡士林10-20份。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软膏,每组份重量按份计:黄芪10份、苦参5份、苍耳子10份、艾叶3份、荆芥5份、防风5份、当归4份、凡士林10份。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软膏,每组份重量按份计:黄芪25份、苦参15份、苍耳子25份、艾叶9份、荆芥13份、防风13份、当归16份、凡士林20份。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软膏,每组份重量按份计:黄芪17份、苦参10份、苍耳子17份、艾叶6份、荆芥9份、防风9份、当归12份、凡士林15份。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软膏的制备方法如下:
挑选优质的黄芪、苦参、苍耳子、艾叶、荆芥、防风、当归,按现有技术浸泡,熬制,过滤,澄清,浓缩成粘稠状,将凡士林加热至融化与其混合,混合均匀,成膏状。
本发明原料广泛、成本低、效果好,具有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作用,清洗患处稍加按摩,可活血化瘀、熄风止痒,对于中医所述的“痒风”范畴内的皮肤瘙痒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黄芪10份、苦参5份、苍耳子10份、艾叶3份、荆芥5份、防风5份、当归4份、凡士林10份。
将上述原料按现有技术浸泡,熬制,过滤,澄清,浓缩成粘稠状,将凡士林加热至融化与其混合,混合均匀,成膏状。
实施例2
黄芪25份、苦参15份、苍耳子25份、艾叶9份、荆芥13份、防风13份、当归16份、凡士林20份。
将上述原料按现有技术浸泡,熬制,过滤,澄清,浓缩成粘稠状,将凡士林加热至融化与其混合,混合均匀,成膏状。
实施例3
黄芪17份、苦参10份、苍耳子17份、艾叶6份、荆芥9份、防风9份、当归12份、凡士林15份。
将上述原料按现有技术浸泡,熬制,过滤,澄清,浓缩成粘稠状,将凡士林加热至融化与其混合,混合均匀,成膏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自在,未经吴自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28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