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处理高填方边坡的RPW法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4867.X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4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程江涛;万凯军;陈星星;余火忠;欧阳小良;吕文志;张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处理 填方 rpw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涉及填方边坡的一种处理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自上而下采用换填碾压夯实、坡体压力灌浆与坡面夯实护脚联合处理填方边坡的立体组合治理技术(RPW法)。
背景技术
在山区及丘陵地带新建工程时,为满足场地整平需要,将形成大量的高陡填方边坡。填方边坡物质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在降雨或地震等不利因素作用下极易失稳,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采用单一的抗滑支挡措施(如抗滑桩、锚拉桩等)处理时,由于填土自身抗剪强度低、自稳能力差,达到设计安全标准常需大截面的抗滑桩或多排抗滑桩,施工成本高、周期长,且难以形成桩间土拱效应,桩间土容易挤出造成治理工程失效。采用单一的锚固措施(如预应力锚索、格构锚索等)处理时,由于填土与锚固体间的粘结强度较低,达到设计安全标准常需大直径的长预应力锚索,施工成本高、施工工艺复杂,且当填土碎块石含量较高时,成孔难度大、预应力易损失。由此可见,传统治理加固措施施工工艺复杂、成本高、周期长、技术可靠度不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填土边坡的永久稳定性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填土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失稳机理角度来建立该类边坡的治理体系。
填土边坡变形失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气降雨使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土体湿润饱和,降低填土抗剪强度;二是大气降雨改变坡体内地下水动力学条件,产生渗透力效应,进一步弱化边坡稳定性,即大气降雨和填土结构的松散性是导致该类边坡产生变形失稳的根本原因。
大量工程实践及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填土边坡失稳范围、规模与大气降雨临界入渗深度相关,对于强~中等透水性填土,当降雨强度在100mm/d、降雨历时在3d以内时,填土边坡失稳临界深度在地表以下6~8m范围内。由此可见,填土边坡治理的关键在于如何止水和提高表层土的密实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填土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失稳根本原因,基于灾变空间分区的治理思想,以大气降雨临界入渗深度为切入点,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立体组合治理技术,从根本上阻隔填土边坡变形失稳的通道,提高该类边坡治理的可靠性,降低施工成本和缩短施工工期。
本发明 一种用于处理高填方边坡的RPW法技术,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1)表层土换填碾压夯实技术解决大气降雨表层入渗问题,具体将坡顶面以下3.0m深度范围内的填土采用三七灰土置换并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夯实;
(2)中部坡体压力灌浆技术解决大气降雨临界入渗深度范围内填土的密实度问题,具体对坡顶面以下1.2倍大气降雨临界入渗深度范围内的填土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进行坡体压力灌浆,形成坡面硬化层;
(3)下部坡面夯实护脚技术解决大气降雨临界入渗深度范围外填土的稳定性问题,具体对坡顶面以下1.2倍大气降雨临界入渗深度范围外的填土坡面进行人工夯实,并在坡脚附近顺坡面设置一道高3.0m的浆砌块石护脚墙。
本发明一种用于处理高填方边坡的RPW法技术的优点如下:
(1)表层土换填碾压夯实技术既阻隔了大气降雨与地下水间的联系通道,又解决了浅层填土的稳定性问题。
(2)坡体压力灌浆技术既解决了大气降雨临界入渗深度范围内填土的密实度问题,又解决了深层填土的稳定性问题。
(3)RPW法技术针对填土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失稳根本原因,基于灾变空间分区的治理思想,以大气降雨临界入渗深度为切入点,从根本上阻隔了填土边坡产生变形失稳的通道。在技术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施工方面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RPW法技术处理高填方边坡典型剖面图。
图2为RPW法技术灌浆导管结构图。
图中,尺寸均以mm计,1- 填方坡面线,2 -原地面线,3 -8m灌浆孔 ,4 -4m灌浆孔,5- 3m高浆砌块石墙,6- φ10加强箍,7- φ10漏浆孔,8- φ36普通钢管,A 换填碾压夯实区,B 压力灌浆区,C 坡面夯实护脚区,h 降雨临界入渗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根椐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处理高填方边坡的RPW法技术,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表层土换填碾压夯实:将坡顶面以下3.0m深度范围内的填土采用三七灰土(生石灰:粘性土=3:7)置换,并采用18t振动压路机夯实4~6遍,碾压密实度不小于90%;
(2)中部坡体压力灌浆:对坡顶面以下3.0m~1.2倍大气降雨临界入渗深度范围内的填土采用钢花管进行压力灌浆,形成坡面硬化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48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备、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转角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