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圈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6281.7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0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孙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菊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K13/02;C08K3/04;C08K5/09;C08K3/02;C08K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圈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橡胶密封圈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使用非常广泛,橡胶的优点为:既耐高温(最高300℃),又耐低温(-100℃)是目前最好的耐寒、耐高温橡胶;同时电绝缘性优良,对热氧化和臭氧的稳定性很高,化学惰性很大。缺点是机械强度较低,耐溶,耐溶剂和耐酸碱性差,难硫化,价格较贵。
现有的传统市场的密封圈都是采用模压机压出一体成型,而采用这种工艺的成本较高且生产效率较慢。另外,采用模压机压出一体成型的工艺加工出来的密封圈,其比较容易被拉断,所以采用这种工艺将影响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密封圈的生产工艺,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密封圈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下列配方重量比原料:天然橡胶80~120,炭黑55~75,石蜡油15~25,酸碱平衡剂4~6,硬脂酸0.2~1,防老剂2~4,硫磺0.1~0.35,润滑剂1~3,助硫化剂TAIC0.2~0.5 ;
(2)达到工艺规定的排胶温度后(105℃±2℃),停放24小时后进行二段混炼,加入配方规定的硫化促进剂过氧化二异丙苯,达到工艺规定的排胶温度100℃±2℃排胶;
(3)在二段混炼温度80℃时加入不饱和脂肪酸1-1.5份;
(4)在温度为180℃、时间为300秒、压力为15兆帕的条件下制造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生产的密封圈橡胶材料具有较大的抗拉强度;
2、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创造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密封圈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下列配方重量比原料:天然橡胶100,炭黑60,石蜡油20,酸碱平衡剂5,硬脂酸1,防老剂2,硫磺0.1,润滑剂1,助硫化剂TAIC0.3;
(2)达到工艺规定的排胶温度后(105℃±2℃),停放24小时后进行二段混炼,加入配方规定的硫化促进剂过氧化二异丙苯,达到工艺规定的排胶温度100℃±2℃排胶;
(3)在二段混炼温度80℃时加入不饱和脂肪酸1-1.5份;
(4)在温度为180℃、时间为300秒、压力为15兆帕的条件下制造密封圈。
实施例2
密封圈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下列配方重量比原料:天然橡胶120,炭黑75,石蜡油25,酸碱平衡剂6,硬脂酸1,防老剂4,硫磺0.35,润滑剂3,助硫化剂TAIC0.5 ;
(2)达到工艺规定的排胶温度后(105℃±2℃),停放24小时后进行二段混炼,加入配方规定的硫化促进剂过氧化二异丙苯,达到工艺规定的排胶温度100℃±2℃排胶;
(3)在二段混炼温度80℃时加入不饱和脂肪酸1.5份;
(4)在温度为180℃、时间为300秒、压力为15兆帕的条件下制造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菊,未经孙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62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