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常音诊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6444.1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9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H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金春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常 诊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由扩音器(以下称为麦克风)、振动传感器收集到的信号的时频分析来判断运转中的设备的异常音的产生的可能性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由多个设备构成的系统中在运转时产生的多种多样的异常音进行诊断的异常音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与以往的诊断异常音的异常音诊断装置有关的第一技术,有如下技术等:从通过对来自判断对象物的振动数据进行时频分析处理得到的时频分布中提取非稳定振动的强度为设定值以上的时刻的非稳定振动数据,基于提取出的该非稳定振动数据判断异音产生的可能性的技术(专利文献1);关于时频解析结果的各频率下的振动产生频度,计算振动产生判断振幅值以上的数据的时间比例来作为该频率的产生频度进行计算的技术,其中,上述振动产生判断振幅值是利用该频率下的最大振幅与振动产生阈值之积求出的(专利文献2);从时间序列谱计算由异音成分的等高线表示的强度大的区域,从该区域仅抽出包含异音成分的谱列的技术(专利文献3)。
另外,作为与以往的诊断异常音的异常音诊断装置有关的第二技术,有如下技术:具备着眼于特定的已知异常事项来确认是否产生该异常事项的专用处理单元,在未产生已知异常事项的情况下进行通用的杂音解析,将该解析结果与正常时进行比较来检测不特定的未知异常事项,在检测出未知异常事项的情况下,生成用于检测从正常状态的变化的处理过程并提供给专用处理单元(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852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3733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26287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6-3095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第一技术被设为基于特化为出现在频率分析结果中的特定的异常音成分的出现样式的各种阈值来检测异常的结构,因此存在如下问题:通过分别独立的结构是无法将具有多种带宽、持续时间的异常音成分同样高精度地进行诊断。另外,从观测数据颠倒地求出时频分布的强度大的区域,因此还存在没有一定得到最佳的诊断结果的保证的问题。
另一方面,以往的第二技术存在如下问题:为了诊断未知异常事项,需要将对于未知异常事项的诊断过程预先登记在专用处理单元中。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方法:不需要将专用的诊断过程登记在专用处理单元中,有能够得到最佳的诊断结果的保证,将包含在频率分析结果中的具有多种带宽、持续时间的异常音成分同样高精度地进行检测的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异常音诊断装置具备:波形数据获取单元,取入检查对象设备所产生的声音或振动的波形数据;时频分析单元,对所述波形数据进行时频分析,求出一个轴为时间轴而另一轴为频率轴的时频分布;区域提取单元,生成通过所述时频分布的时间轴和频率轴的坐标值规定的多个区域,提取包含与所述时频分布的稳定状态不同的变动成分的区域;以及判断单元,基于包含在所述区域提取单元提取的区域中的时频分布进行异常的判断并进行输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异常音诊断装置,起到如下效果:通过设置从时频分布中提取关于时间频率连续地形成的时频区域的单元,不需要登记专用的诊断过程,而能够将出现在频率分析结果中的具有多种带宽、持续时间的异常音成分同样高精度地进行诊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异常音诊断装置的功能块结构图。
图2是扫描来自多个设备的声音的情况下的时频分布例的特性图。
图3是与时频分布的区域有关的事先知识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测量信号;2:波形获取部;3:波形数据;4:时频分析部;5:时频分布;6:正常时时频分布存储部;7:试验时时频分布存储部;8:事先知识存储部;9:区域候选生成部;10:区域候选;11:评价部;12:凝缩度;13:区域提取部;15:异常时计算部;17:判断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64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