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补体H因子用作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的基因表达产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6487.X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7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欣;史琬璐;蒲小平;刘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27/447;G01N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体 因子 用作 甲基 苯丙胺 成瘾 患者 基因 表达 产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甲基苯丙胺成瘾的检测方法与补体H因子(Complement factor,CFH)用作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成瘾相关人群的基因表达产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既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药物依赖性是指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要求连续或定期应用该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目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停药引起的不适,包括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两方面。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俗称冰毒,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其结构与苯丙胺和MDMA(摇头丸)近似,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METH是苯丙胺类毒品的代表,曾是一种处方药,用于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嗜睡症、极端的肥胖症,后发现它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和成瘾性,使用后会产生强烈快感或兴奋,长期使用可产生身体依赖和心理依赖,在停药后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METH具有药物依赖、中枢兴奋、致幻、食欲抑制及拟交感能等效应,并能够对机体各器官产生一定损伤。滥用者会处于强烈兴奋状态,可以使人有能力增加、觉醒程度提高的感觉,表现出精神振奋、清醒、机敏、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工作能力(特别是技巧性工作能力)提高,而药效过后会出现反应迟钝,疲劳乏力,头痛头昏,心悸气怠,焦躁激动等现象。大剂量使用METH可导致急性中毒,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出现被害妄想、幻觉等苯丙胺精神病,心悸、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系统表现,肠胃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变、窒息、肺水肿、肺衰竭、肾衰竭等,严重的还可产生惊厥、脑出血、昏迷致死等。同时,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败血症和爱滋病等。此外,METH的耐受性随长期使用而增加,长期滥用者为了达到初期使用时的欣快效应,竟可将剂量增加60倍以上,这极易引起急性中毒,可造成惊阙、昏迷甚至死亡。
METH由于其强烈的兴奋作用和相对易于制作的特性,使它刚应用于临床不久就开始被滥用,成为一种高度心理成瘾的新型毒品。METH见效快、药效维持时间长,第一次使用便可能会上瘾,被称为“毒品之王”。现如今,METH的滥用和成瘾已呈现全球流行趋势。根据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1年中国禁毒报告》,截至2010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54.5万人,其中,以METH为首的滥用合成毒品的问题较往年更加突出,仅查获登记的就有43.2万名,新查获11.94万名,多数是25岁以下的青年。根据2009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METH是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主要滥用物质,与2005年比,METH滥用比例增长31.4%。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署发布的《2011年世界毒品报告》,2009-2010年度,苯丙胺类兴奋剂中苯丙胺类物质滥用的流行率为全球年龄介于15-64岁的人口的0.8%±0.5%,这个数据高于阿片类物质(0.65%±0.15%)和可卡因(0.4%±0.1%)的滥用率,在所有种类毒品中的流行率 仅次于大麻(3.65%±0.85%)的滥用。该数据表明,2009年,世界范围内约有一千四百万到五千七百万的15-64岁人口滥用苯丙胺类物质,而大部分滥用人群分布在亚洲地区。METH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广泛生产的一种苯丙胺类兴奋剂,近年来在人群中的使用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我国METH的消费已居所有非法药品交易的前三位。由于其危害性已经逐渐超过了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成为21世纪最危险的新型毒品之一,METH的滥用和成瘾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64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