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维码产品防伪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8883.6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2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学武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维码 产品 防伪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维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产品防伪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二维码产品防伪方法;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二维码产品防伪系统。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是指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它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防止仿造,仿冒的技术。防伪是对以欺骗为目的,且未经所有权人准许而进行仿制或复制的活动而采取的防止措施。防伪技术产品是以防伪为目的,而采用了防伪技术制成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产品。
现有常用的防伪方法是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设置水印,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方法已经很容易被不法份子掌握。如今,数字查询的方式已经被广泛利用起来。如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设有一涂层,购买产品后刮去该涂层,获取一串序列号,根据该序列号可以到相关的网站(或者通过电话的方式)查询该产品的真伪。
但这种方式仍有不足之处。消费者通常需要在购买该产品后才有权刮去涂层,得到查询序列号,也就是说用户在购买产品之前无法查询产品的真伪。此外,现有的查询方式也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维码产品防伪方法,可更加方便有效地验证产品的真伪。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维码产品防伪系统,可更加方便有效地验证产品的真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维码产品防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生成第一二维码,并将该第一二维码设置于产品的外包装上;一个第一二维码对应一个产品,具有唯一性,在销售产品时可被查阅;
第一二维码包括有效编码区域、图片生成区域,具有M*N个单元格;生成第一二维码的方法包括:将(M-i)*(N-j)个有效编码单元格按照设定模式填充于所述有效编码区域;将一个或多个图片设置于所述图片生成区域;
在远程服务器中设定该第一二维码对应的产品的设定属性信息,同时设定该第一二维码对应的产品是否已被拆开的标识;
步骤S2:用户通过二维码识别装置获取并识别第一二维码,根据识别结果向远程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从远程服务器中得到该第一二维码对应产品的设定属性信息,以及该第一二维码对应的产品是否已被拆开;
步骤S3:生成第二二维码,第二二维码与第一二维码在远程服务器中一一对应;将该第二二维码设置于产品的外包装内;第二二维码具有唯一性,第二二维码在销售产品时不能被查阅,在拆开产品外包装时可被查阅;在远程服务器中设定该第二二维码是否已被识别并发出查询请求的标识;
步骤S4:用户在得到产品后,拆开产品外包装,通过二维码识别装置获取并识别第二二维码;二维码识别装置将识别结果发送至远程服务器,发送查询真伪的请求;
步骤S5:远程服务器根据所述二维码识别装置的识别结果判断该产品是正品,还是极有可能是伪造产品;若远程服务器中该第二二维码对应的查询真伪的请求是第一次,则判定该产品为正品,同时修改远程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所述第一二维码对应的产品是否已被拆开的标识、所述第二二维码是否已被识别并发出查询请求的标识;若远程服务器中该第二二维码对应的查询真伪的请求并非第一次,则判定该产品极有可能是伪造产品。
一种二维码产品防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设置第一二维码,第一二维码在销售产品时可被查阅;在远程服务器中设定该第一二维码对应的产品的设定属性信息,同时设定该第一二维码对应的产品是否已被拆开的标识;
步骤S2:用户通过二维码识别装置获取并识别第一二维码,根据识别结果从远程服务器中得到该第一二维码对应产品的设定属性信息,以及该第一二维码对应的产品是否已被拆开;
步骤S3:在产品的外包装内设置第二二维码,第二二维码具有唯一性,第二二维码在销售产品时不能被查阅,在拆开产品外包装时可被查阅;第二二维码与第一二维码在远程服务器中一一对应;在远程服务器中设定该第二二维码是否已被识别并发出查询请求的标识;
步骤S4:用户在得到产品后,拆开产品外包装,通过二维码识别装置获取并识别第二二维码;二维码识别装置将识别结果发送至远程服务器,发送查询真伪的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学武,未经王学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88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参面包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水冷充气式防火围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