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9003.7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4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伍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4 | 分类号: | H01R13/44;H01R13/66;H01R13/71;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太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插座。
背景技术
电源插座是为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常用的插座具有两个插孔或三个插孔,用以与具有两个电极的插头或者具有三个电极的插头结合使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体上插座的安全性能不论是材料还是结构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没有被克服。例如,由于有些插座的安装位置比较低,有时一些没有电力常识的人如小孩子,拿着铁丝等导电材料插入到插孔中造成触电事故。这是长久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
另外,由于插座的插孔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在插头插入插座的瞬间,时常会伴有电火花现象,而在插头从插座拔出的瞬间,时常会伴有弧光现象。另外,在插座溅到水的情况下,会有插座短路而烧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插座,用以提高插座的使用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插座,包括壳体,壳体由上方具有插入孔的盖体和底座组合而成,特征在于,壳体内包括:
第一导电连接部,其与零线相连接;
第二导电连接部,其与火线相连接;
第一导电中间片,其与第一导电连接部上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触点;
第一导电插入部,其与第一导电中间片上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触点;
第二导电中间片,其与第二导电连接部上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三触点;
第二导电插入部,其与第二导电中间片上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第四触点;
第一旋转模块,位于第一导电中间片一侧,包括置于底座上的第一旋转轴和悬挂于第一旋转轴两端的第一旋块;
第二旋转模块,位于第二导电中间片一侧,包括置于底座上的第二旋转轴和悬挂于第二旋转轴两端的第二旋块;
当插头的两插片插入插座的插孔时,两插片先分别与第一导电插入部、第二导电插入部相接触,进而两插片分别挤压第一旋转块绕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块绕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一旋转轴两端的第一旋块旋转推动第一导电中间片上的第一触点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导电连接部上的第一触点电连接、第一导电中间片上的第二触点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导电插入部上的第二触点电连接、第二导电中间片上的第三触点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导电连接部上的第三触点电连接、第二导电中间片上的第四触点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导电插入部上的第四触点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插座还包括:压敏电阻、第一零序电流互感器、集成芯片、可控硅、脱扣线圈和脱扣机构,其中
压敏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插座的火线和插座的零线相连;
第一零序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一环路、穿过第一环路的第一感应线圈、位于第一感应线圈内部以提高第一感应线圈的感应能力的第一磁环,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均穿过第一环路,第一感应线圈在火线电流和零线电流的矢量和发生变化超出设定范围时感应出第一感应电流;
集成芯片的输入端与第一感应线圈的输出端相连,将第一感应电流与集成芯片中的一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当高于的预定阈值时,输出一触发信号与可控硅的控制极相连,可控硅的阳极与脱扣线圈的一端相连,脱扣线圈的另一端与插座的火线相连,可控硅的阴极与插座的零线相连;
脱扣机构包括一下端具有卡槽的复位按键,卡槽适合于卡住脱扣线圈的铁芯的锁片,锁片与复位按键卡槽之间存在卡接状态和脱离状态,其中,卡接状态是复位按键下压过程中由于锁片在铁芯压簧作用下推入卡槽卡住复位按键的状态,脱离状态是在脱扣线圈通电时,锁片在铁芯带动下,沿着与铁芯压簧移动的反方向移动而离开卡槽的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插座还包括:第二感应线圈、过电流保护电路,其中
第二感应线圈与第一感应线圈构成变压器混合振荡器;
过电流保护电路包括与第二感应线圈串联的第二二极管和第五电阻,与第五电阻并联的第六电容,连接在第六电容一端与可控硅的控制极之间的第三二极管。
进一步地,上述插座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插座的火线和插座的零线相连的测试导线,以及连接在测试导线上的测试按钮。
进一步地,测试导线上还串联一电阻。
进一步地,上述插座还包括:指示电路,指示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六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其中第六电阻连接在插座的零线与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插座的火线相连,第六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9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