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光能航标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1438.5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1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屈百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F21S9/04;F21V23/02;F21W111/043;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光 航标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标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航标灯。
背景技术
目前的航标灯均为蓄电池供电或电缆输送市电电能,仅就供电方面的日常维护就产生许多负担与困难,特别是高寒山区。而就航标灯的运行环境而言,许多高山、野外、江、河、湖、海,面广天高,其永无止境的自然风和太阳光携载着不可数计的能量。而我国拥有许多开辟了航空、航海航线的高山、野外、江、河、湖海的空、海域,其风、光能量几乎得不到任何利用,没有任何受控衰减,日夜不停地破坏着当地生态,时常造成风力灾害。如果将这些能量加以利用,一方面使风力能量衰减减小了破坏性,另一方面使其能量转化为方便使用的能量,如电能就近应用于航标灯而节约了蓄电池供电或电缆输送市电的成本,增加了有益性。因此,在能源危机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今,尽可能多地利用风、光能量来为航标灯供电,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经济意义;研发一种利用风、光能发电来驱动航标灯的方法,具有很深的理论意义和很高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风能和太阳能驱动的风光能航标灯。它由灯体、灯柱、风力发电机组体、太阳能电池板、变换-蓄电-控制装置和杆塔配置构成。灯体安装在灯柱的顶端。风力发电机组体以杆塔为轴心基座,安装在杆塔的顶部。在风力发电机组体下方,太阳能电池板以杆塔为上部支撑座,以三角支撑杆为下部支撑座,安装在杆塔的中上部。在太阳能电池板与杆塔之间的太阳能电池板背后,变换-蓄电-控制装置以杆塔为底面基座,安装在杆塔的中上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风光能航标灯由灯体、灯柱、风力发电机组体、太阳能电池板、变换-蓄电-控制装置和杆塔配置构成。由LED串并联组构成功能主体的灯体安装在灯柱的顶端。灯柱的下端杆塔的顶端固接,使灯柱与杆塔成为一体。在灯柱的下端端,风力发电机组体以杆塔为轴心基座,安装在杆塔的顶部。在风力发电机组体下方,太阳能电池板以杆塔为上部支撑座,以三角支撑杆为下部支撑座,安装在杆塔的中上部。在太阳能电池板与杆塔之间的太阳能电池板背后,变换-蓄电-控制装置以杆塔为底面基座,安装在杆塔的中上部。
变换-蓄电-控制装置的电路系统由永磁体转子单相交流风力发电机、整流桥、缓冲电阻、TVS器件、前隔离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滤波电感、第二滤波电容、后隔离二极管、偏流电阻、光电二极管、开关型控制放大三极管、控制调节电位器、P沟道增强型MOS器件、去耦电容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完全利用自然能发电、蓄电池储电来支持航标灯的运行。是一种高山、野外、江、河、湖、海普遍适用的航标灯能源获取方法。可使航标灯稳定、持续地运行,构成风、光综合能航标灯系统。在无风的阴雨天,有蓄电池所存储的电能维持航标灯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风光能航标灯配置示意图。
图2是风光能航标灯电路系统结构图。
在图1、2中:1.灯体,2.灯柱,3.风力发电机组体,4.太阳能电池板,5.变换-蓄电-控制装置,6.杆塔。
在图2中:G为风力发电机,Br为整流桥,R1为缓冲电阻,TV为TVS器件,DS为前隔离二极管,BS为太阳能电池组,C1为第一滤波电容、C2为第二滤波电容,L为滤波电感,DE为后隔离二极管,Ac为组合蓄电池,R2为偏流电阻,DL为光电二极管,Tr为控制放大三极管,RC为控制调节电位器,MOS为MOS器件,LED为LED串并联组,CE为去耦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14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