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增氧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1569.3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9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以尧;王华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以尧;王华洲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朱志祥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增氧机械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增氧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内陆水域总面积1747万公顷,可养殖水面675万公顷,已利用566万公顷;我国海岸线1.8万多公里,可供养殖的15米水深线浅海和潮间带滩涂面积1330万公顷,已养殖132.3万公顷。中国是个水产需求和出口大国,要想在有限的可养殖资源下获得高产、稳产,必须向精养化模式转变。其中,水体的高溶解氧是确保养殖高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增氧机是增加溶解氧的有效方法,除了增加氧气之外,还可促进水的流通,通过电动机或柴油机等动力源驱动工作的,使空气中的“氧”迅速转移到养殖水体中,解决池塘养殖中因为缺氧而产生的鱼浮头的问题,消除有害气体,促进水体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条件,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鱼池活性和初级生产率,增大放养密度,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实现养殖增收。
市场上传统型的增氧机械有以下特点:一是表层增氧的叶轮式和水车式增氧机,具有一定增氧及促进水体流动的效果,但其单位功率的增氧效果较低,且其对水体搅动产生的较强水呼吸作用使晚上和阴雨天的溶氧变得较低。二是传统的微孔增氧,其微孔曝气管产生的气泡不能较好地溶解到水体中去,其增氧效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增氧效果的高效增氧装置和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高效增氧装置,包括一个输气管道1或8、一个曝气装置5或10、增氧装置壳体2、一个进水口4和一个出水口7,其特征在于增氧装置壳体2底部设有若干进水口4,增氧装置壳体2一侧、设有输气管道1,输气管道1一端与曝气装置5相连,增氧装置壳体2中部设有填料层12,增氧装置壳体2上部设有导流管13,导流管13一侧设有出水口7,增氧装置壳体2上部设有倾斜的挡板6。
挡板6下面设有另一套曝气装置10,曝气装置10与输气管道8相连。
所述壳体2下部设有拦网3,壳体2上部设有拦网9。
所述的增氧装置壳体2顶部连接浮力装置14。
所述的增氧装置壳体2内设有若干个输气管道和曝气装置。
所述的拦网3和拦网9为有孔的网状结构,采用金属或塑料制成。
所述的增氧装置壳体2形成一个固定的空腔,增氧装置壳体2结构为塑钢结构或复合层结构。
一种高效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体方法包括:气体由输气管道1输入到曝气装置5,气泡在装置2内逐渐上升、与填料层12进行充分混合,水体从出水口7流出,装置2的下部和上部设置拦截网3和9防止填料外漏。
本发明采用供气增氧这种主动且能耗较低的方式,将气泡在装置内进行充分混合,从而达到较高的溶氧水平,使装置增氧效果大大提高。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运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和8均为输气管道,2为装置,3和9均为拦网,4为进水孔,5和10均为曝气装置,6为挡流板,7为出水孔,11为支脚,13为导流管,14为浮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至少包括一个输气管道,一个曝气装置,一个装置和进、出水孔,气体由输气管道连接到曝气装置,气泡在装置内逐渐上升,与填料在水体中充分混合,从而高溶氧水体从出水孔流出,气水混合器的下部和上部设置拦截网防止填料外漏。
本发明所述的输气管道必须由外界设备输入气体,然后分别与曝气装置相连,输气管道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
本发明所述的曝气装置为气体分散装置,使曝气管道输入的气体以气泡形式释放出来,曝气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
本发明所述的填料材质可以是塑料等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拦截网为有孔的网状材料,其材质可以为金属、也可以为塑料等材质,其目的是挡住填料的外漏。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形状可以为圆形或其它形状,其结构可以为塑钢结构或其它复合层结构,其目的是使内外水流不能混合,且能形成一个固定的空腔。其上面有开孔供水流的进出。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上部可以连结一个导流管,将水引导出;上部可以设置一个挡流板,底端可设置支脚支撑、上端可设置浮力装置进行装置的固定。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以尧;王华洲,未经王以尧;王华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15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肠衣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堆垛机立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