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焙茶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1878.0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9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宁市金枝(茶叶)保健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揭阳市博佳专利代理事务所 44252 | 代理人: | 黄镜芝 |
地址: | 515300 广东省揭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炭焙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包括橄榄核炭、桃核炭或杏核炭的燃炭炭焙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身的保健也越来越重视。茶是我国一种传统的保健饮品。制作工艺的主要过程可分为:晒青工序、发酵工序、杀青工序、塑型工序、烘干定型工序、精拣工序和烘焙工序。所用的器具为传统的竹制晾青竹筛、竹制摇青器具与现代的锅式杀青炉、槽式塑型机、箱式烘干定型机与石制烘焙炉。而在烘干定型工序之前的所有工序都是为了进一步使茶叶干燥,发酵。通过这些工序提取茶叶本身的香气制成优质茶。并使用这些优质茶作为基础进行烘焙工序,制成护胃保健的(温性)炭焙茶。但目前的(温性)电焙茶是由电热烘焙机制作。所保健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普遍存在香气不足与茶水硬与淡的问题,影响茶叶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炭焙茶品质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包括晒青工序、发酵工序、杀青工序、塑型工序、烘干定型工序和烘焙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焙工序是指将烘干定型后的茶叶放入茶叶烘焙装置中烘焙,为烘焙提供热源的燃炭为橄榄核炭、桃核炭、杏核炭或和木炭,燃炭加热时在燃炭的上面覆盖炭灰,根据需要的温度调节炭灰的厚度,温度控制在100~170°C之间,时间为30~36个小时;在所述燃炭中,橄榄核炭、桃核炭或杏核炭占燃炭总重量的10~100%。
本发明,所述烘焙工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温度140~150℃,时间为4~5小时;第二阶段:温度160~170℃,时间为5~6小时;第三阶段:温度140~120℃,时间为13~15小时;第四阶段:温度100~120℃,时间为8~10小时。在每次调节温度的时候必须对竹笼里的茶叶进行翻动并筛去茶末,再继续烘焙,使竹笼内的茶叶均匀地受热。
关于茶叶发酵度问题,现有市场上销售的茶叶中,绿茶发酵成分0%;红茶发酵成分95%;黑茶发酵成分80%;青茶(乌龙茶)发酵成分60%-70%;黄茶发酵成分85%;白茶发酵成分5%-10%。
本发明,所述的用来烘焙的茶叶,其发酵度控制在50~60%,采用空调发酵室发酵的茶叶发酵程度为30%,而用来烘焙的茶叶采用传统的无空调发酵室,能更大程度的促使茶叶发酵,使烘焙出来的茶叶更加的香、浓、醇。
本发明,用于茶叶烘焙的装置,由燃炭炉子和烘焙竹笼构成,所述燃炭炉子含有炉体,在炉膛的中下方,设置用于盛放燃炭的炉栅,在炉栅下方的炉体上,设有炉门,在炉体的外侧,设有石棉保温层,石棉保温层的外侧为外护层。所述用于`烘焙的竹笼包括筒状笼体,在筒状笼体下方占笼体高度的1/4-1/3处,设有用于烘焙茶叶的竹筛,在筒状笼体的上方,设有竹盖,竹盖上方设有手把。
本发明,所述的用来烘焙的燃炭如果全部采用橄榄核炭,橄榄核炭的温度高,能把茶叶中的有害成分挥发,如农残、异味;耐燃烧,减少经常换炭的操作,从而使操作的过程更加的省时省力,有特殊的橄榄香气,能在烘焙的过程中让茶叶充分的吸收橄榄核炭散发的天然香气。如果在燃炭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木炭,则其茶叶的感官指标介于纯木炭烘焙茶和纯橄榄核炭烘焙茶之间。如果采用桃核炭或杏核炭用于烘焙茶叶,则又是另一种风味的炭焙茶。
本发明,在通常的熟火茶制作方法中,以传统的开放式烘焙炉代替电热烘焙机,并采用橄榄核炭供火烘焙,使其制作出来的炭焙茶与电焙茶相比,更加突出炭焙茶的茶香、茶水与电焙茶的区别,并且长时间烘焙的炭焙茶比短时间烘焙的电焙茶更能达到保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采用的茶叶烘焙装置结构原理图。
图中,11、炉体;12、炉栅;13、炉门;14、石棉保温层;15、外护层;21、筒状笼体;22、竹筛;23、竹盖;24、手把;31、燃炭;32、炭灰;41、茶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炭焙茶的生产方法,包括采青工序、晒青工序、发酵工序、杀青工序、塑型工序、烘干定型工序和烘焙工序,其中:
(1)采青工序:茶叶的采摘时间段最好为晴天下午1点~4点,这段时间采摘的茶叶能最匀速的吐出水分,俗称走水,促使发酵,茶叶的鲜嫩度要适中,并保持三叶一芯的采摘方式,若在超过35℃的炎热天气,离开茶丛的茶叶逗留时间不要超过40~50分钟,否则会致使茶叶坏死,无法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宁市金枝(茶叶)保健品有限公司,未经普宁市金枝(茶叶)保健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1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